五圣是哪五个,道家五圣是哪五个
五圣是至圣孔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
1、至圣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复圣颜回: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3、宗圣曾子:曾子,名曾参,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编《论语》、著《大学》、写《孝经》、著《曾子十篇》,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4、述圣子思:子思又称“子思子”。名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鲤的儿子。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5、亚圣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鲁国邹人,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相关内容
-
六国论知识点归纳整理
六国论知识点归纳整理,,一、通假字1、暴霜露(通"曝")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3、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二、一词多义1、非: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对)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2、或: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季氏将伐颛臾发生在哪个国家
季氏将伐颛臾发生在哪个国家,,《季氏将伐颛臾》朝代是: “先秦”, 这是出自于 先秦 孔子 所著的《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是选自《论语》中的一篇散文,文中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全文虽由对话构成,但语言流畅,富于变化,有浓厚的论辩色彩。创作背景:春秋末年,诸侯公室日衰,掌朝政的卿大...
-
论语十二章第二章读后感
论语十二章第二章读后感,,“学而”这三句话,之所以成为论语的开篇之作,实际上概括了人生最重要的三件大事:学习,交友,修身!“学而时习之”,“习”字,有说是“复习”,孔子不是说了嘛,温故而知新;还有个说法是“实习”——学以致用。但不管是复习还是实习,第一句话代表“学习”是毫无疑问的。“有朋自远方来”,古代“同师为朋,同志为友”。所以孔子所说的朋,至少是能够谈得来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那些人...
-
论语十二章哪本语文书
论语十二章哪本语文书,,《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 [1-2] ,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
报任安书6-8段原文及翻译
报任安书6-8段原文及翻译,,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
报任安书(节选)课文
报任安书(节选)课文,,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600字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600字,,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仁礼以及儒家思想,被历代君王使用,是他们一统国家的`思想工具。在我的印象中,从小到大虽听过不少的孔子事迹,但孔子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干瘪的形象,脑海中也没有什么太具体的形容词来描述。好像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永远是一个老头,其貌不扬。脸上再写上一个"孔子"这便是我心目中的孔子形象了。前几天,我在课本上又一次认...
-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悟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悟,,但凡读过《孔子的故事》一书的人,都会情不自禁的对孔子发出由衷的赞叹,深深的敬佩这位博学多才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了这么一位伟大人物感到无比骄傲。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博学多才的人主要来自于他谦虚好学的美德。孔子曾说过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 知 也 。"意思是:懂就懂,不懂就不要装懂,这才是聪明。孔子就是抱着这样的学习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以此来充实自己,是...
-
古人谈读书孔子说的话
古人谈读书孔子说的话,,(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巧言令色,鲜矣仁!(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0)朝闻道,夕死可矣。(11...
-
季氏将伐颛臾需要背诵吗
季氏将伐颛臾需要背诵吗,,1.高中要,大学不要。2.这是高中必修的课文,大学不选修语文不用背,选了也有基础,背诵不是问题。《季氏将伐颛臾》是选自《论语》中的一篇散文,文中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全文虽由对话构成,但语言流畅,富于变化,有浓厚的论辩色彩。创作背景:春秋末年,诸侯公室日衰,掌朝政...
-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什么意思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什么意思,,“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是孔子在《论语》一书当中的一句名录,那么“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意思是四十岁的年纪不迷糊、不糊涂,知书达理,做事合于礼;五十岁的年纪可以懂得万事万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成为懂礼之人 。这句话原话为“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表达出孔子对于...
-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400字左右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400字左右,,但凡读过《孔子的故事》一书的人,都会情不自禁的对孔子发出由衷的赞叹,深深的敬佩这位博学多才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了这么一位伟大人物感到无比骄傲。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博学多才的人主要来自于他谦虚好学的美德。孔子曾说过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 知 也 。"意思是:懂就懂,不懂就不要装懂,这才是聪明。孔子就是抱着这样的学习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以此来充...
-
捕蛇者说孔子的话
捕蛇者说孔子的话,,《捕蛇者说》中捕蛇者引用了孔子的名言:“苛政猛于虎也。”即严苛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捕蛇者说》,这本书出自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文本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的黑暗。文章笔锋犀利,文情并茂,堪称散文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颂。该文被收入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
蓟城是现在的哪里,古代蓟城是现在的哪里
蓟城是现在的哪里,古代蓟城是现在的哪里,,燕国的蓟城是现在北京。周王朝自平王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后,习惯上称为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东迁后王室衰微,从“天下共主”沦落为托庇于诸侯大国的附庸,经过长期鲸吞蚕食,春秋时几十个国家兼并成7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是时自公元前475年起至秦统一中国,即公元前221年止。北京地区是七雄之一的燕国所在地。燕国以蓟城为都。...
-
敏而好学的下一句
敏而好学的下一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以仁为善,以学为乐。孔子说:“仁在,则仁在。”以仁为善,以学为乐,这是孔子思想的精髓。学不可以已,思不可以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思则不学,不学好则不知其所以然。论语里有很多语句都很好学,一起来看看吧!01敏而好学的下一句子贡问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何谓也?”子贡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学习更重要的是思...
-
孔子身为至圣先师,为什么有人形容他为“丧
孔子身为至圣先师,为什么有人形容他为“丧家之犬”,,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历史上,确实有孔子如“丧家之犬”说法,这主要发生在他“周游列国”的时期。孔子有弟子3000人,其中,有子贡等贤人72人。他曾经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14年。在他周游列国到达郑国后,有一天孔子和弟子们走散了。子贡四处向人打听孔子的下落,一个郑国人说:“我看到东门有一个人,那狼狈不堪的样子却像一条丧...
-
诚实的格言(诚实的名言或格言)
诚实的格言(诚实的名言或格言),信用,人而无信,孔子,不知其可,诚信,关于诚实的名言:诚信是立人之本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诚信是齐家之道 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之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忠诚、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崩溃。 ...
-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形成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中国,儒家,孔子,儒家思想,原因,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儒家思想产生原因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几千年之后,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