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黛丽赫本和李春平(奥黛丽赫本和纪梵希的故事)

  

有关奥黛丽.赫本的慈善事业和人品


  无论如何,奥黛丽·赫本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她在黄金时代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正如她自身一样,留给人们美好的印象太强烈了。她在电影史上所占的独特的一页,是不会被岁月所抹掉的。1991年4月22日,美国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向赫本授予Gala荣誉奖,该项奖自1972年起每年向全世界最资深望重的艺术大师颁发,获奖者先后有卓别林、劳伦斯·奥立弗、伊丽莎白·泰勒、詹姆斯·史都华等影界巨星,这是对赫本影坛生涯以及非凡演技的崇高褒奖。  赫本晚年,仍然老骥伏枥,为公益事业发着光和热。1988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在这个职位上,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并不时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许多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欢迎。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人间。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雷莎修女获悉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命令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康复,祷告传遍世界各地。同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彻纳茨(Tolochenaz)的住所,因结肠癌病逝。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将该1993年度奥斯卡人道主义奖授予了她,此时赫本已离世,由其子西恩·赫本·费勒代领该奖。  

奥黛丽·赫本和英格丽·褒曼谁更美?(理由)


  
奥黛丽·赫本  她拥有完美的脸和完美的身材,并且她得很有气质。更重要的是,有爱心,是慈善大使。还有她对工作的热爱。  所以在今后人类的字典中,提到“赫本”将会有很多的含义,美貌、高尚、善良、慈爱、贤淑、端庄、稳重、不朽,她身上的和风甘露祥瑞之气,以及她所释放出来的兼收并蓄包容万物的宽宏气场,足以让东西方世界各国人民忘记疾病、战争、饥饿等世间一切苦难。  更了解她, 到这里  

李春平的美国妻子到底是谁?


  好莱坞女影星“克劳迪娅”是1911年生,1990年6月逝世,原住美国旧金山;李春平1949年生,1980年赴美国定居,1991年回国。   

纪梵希和奥黛丽赫本什么关系?


  友情超越爱情  

李春平和她的好莱坞妻子有何故事?


  37年前,李春平与一位比他大38岁的好莱坞女影星结合并由此继承了巨额遗产;15年前,他回到中国,以日均15000元的速度,共为慈善事业捐献了5000多万元人民币。  

  对于这样一位拥有传奇经历的人,大家在关心他慈善义举的同时,对他的财富来源、私人生活也充满了好奇。

  

  李春平的家位于北京建国门附近,这是一幢总面积为1500平方米、价值8000万元的豪宅,每个房间都按不同国家的风格设计,一个不起眼的柜子就价值千万。根据主人的想法,豪宅中修建了游泳池和私人健身房,花房的许多花是从世界各地空运而来。

  

  他孑然一身,生活中最亲近的人,是他的4个司机、5个保姆,4个护士,3个保镖。他拥有3辆劳斯莱斯轿车,不过,这些东西加起来,可能也只是李春平巨额财富的冰山一角。拥有这一切的李春平祖上既没有殷实家底,自己又从不经商赚钱,还曾经是个走投无路的劳教释放人员。他的财富究竟来自何方?6月,以李春平为原型的传记文学《忏悔无门》出版,迅速登上畅销书榜首。李春平也一改之前的低调作风,终于现身媒体,讲述了他传奇的一生。

  

  走投无路的劳教人员

  

  李春平1949年生于北京的部队大院,当过9年兵,27岁时为了当时的女友打架被劳动教养,不久后保外就医。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有过劳教经历的李春平找不到工作,甚至被父亲赶出了家门。这时,李春平想到了另一条出路———出国。他精心打扮后,来到了当时外国人出入最多的北京饭店,也就是在那里,他遇到了那个后来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李春平用化名“克劳迪娅”来称呼她,一位比他年长38岁的好莱坞女明星。

  

  “她主动朝我过来,看着我,我也看了她一眼,可能有点‘一见钟情’吧。”

  

  那一年,李春平27岁,而按照他的描述,“克劳迪娅”已经是个65岁的老人了。李春平说,她个子不高,黑头发,蓝眼珠子,看着挺精神的。

  

  “克劳迪娅”说,可以和李春平结婚,然后带他出国。李春平不愿意。

  

  而这时,李春平又认识了另一个英籍华人。她有丈夫,也愿意带他去英国打工,不用结婚。就这样,李春平去了英国,天天在餐馆里刷盘子洗碗。有一天夜里下班,他被一辆急驰而过的出租车撞出了十几米,差点被撞死。

  

  李春平拄着双拐回到了北京。这时,居委会主任告诉他,那个美国老太太又派人来北京等他了。

  

  “我心想,出国以后,至少没人歧视我了,不会像当时住在大院时,连一个小女孩跟我说话,她妈妈都给她一个大嘴巴,把她拉回去说,你怎么跟他说话。”

  

  出卖青春的“儿子情人”

  

  根据李春平的叙述,1980年他以“克劳迪亚”儿子的名义到了美国。这时,他才意识到,这位老太太的财富可能远超过他的想像。

  

  “她在美国好几个城市都有住宅,我跟她住过旧金山、芝加哥、纽约、洛杉矶。1949年,她父亲买了毕加索的画,才花了3000美元,现在都值几千万美元了。”

  

  “克劳迪娅”给李春平提供了一切物质条件,对他惟一的要求就是留在她身边陪伴她。虽然没有太多的自我空间,但美国舒适的生活条件、“克劳迪亚”对他的一往情深,还是让李春平渐渐地习惯了“儿子情人”的生活,而她病重后,李春平成了惟一一个留在她身边照顾的人。

  

  李春平坦言:“我们两个人之间,她对我感情应该是百分之百的,说实话,我对她没有办法百分之百。”

  

  共同生活10年后,1990年,两人举行婚礼,62天后,患有癌症的“克劳迪娅”病逝于纽约,李春平继承了她90%的遗产。

  

  弥留之际,“克劳迪娅”对李春平说:“李先生,其实我挺自私的。我在你身上体会到了中国人的古代传统美德,夫唱妇随,白头到老。我先走一步,到天上等着你。如果有一天你来的时候也是单身一个人,我会很高兴的。”

  

  社会上还有一种传言,说“克劳迪娅”和李春平曾有一个协议———如果她死后,李春平再婚,他所继承的财产将被剥夺。李春平亲口否认了这种说法。

  

  而更大的谜团是,“克劳迪娅”到底是谁?根据李春平的叙述,她有这些特征:在李春平之前,结过两次婚,1990年因癌症在纽约去世,去世时年纪在70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