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笃行作文)

  

厚德博学,慎思笃行。谁说的?


  厚德,犹大德。语出《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淮南子·汜论训》亦谓:“故人有厚德,无间其小节。” 厚德载物的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博学,意为广泛地学习。笃行,意为切实履行,专心实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其中“博学”、“审问”属于学的过程,“慎思”、“明辨”是思的过程,“笃行”则是习和行的过程。这五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内在联系。 “博学”,意指广泛地学习人文知识及与科学文化知识;“笃”意指忠实,专注,一心一意。“笃行”,意指对事业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知难而进,勇往直前,也包含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精神。  

笃行致远什么意思


  笃行致远,字面意思是:注重实践,知行合一,言行表里如一,善行而终才能到达成功的目标。形容一个人不停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以注重实践的方式最后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笃行的具体解释  拼音:dǔ xíng。  释义:切实履行,专心实行;行为淳厚,纯正踏实。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译文: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  扩展资料  关于笃行的成语  1、力学笃行  拼音:lì xué dǔ xíng。  释义:指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出自:清代张廷玉《明史·方孝孺传》:“孝孺有兄孝闻,力学笃行,先孝孺死。”  译文:方孝孺有一位兄长叫方孝闻,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比他先死去。  2、深中笃行  拼音:shēn zhōng dǔ xíng。  释义:指内心廉正,行为淳厚。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韩安国传》:“其人(壶遂)深中笃行君子。”  译文:壶遂他这个人内心廉正,行为淳厚,就是个君子。  

什么叫笃行?


  笃行 :  dǔ xínɡ   1.切实履行;专心实行。 2.行为淳厚,纯正踏实。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解释


  做事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最后要切实的去实行。   《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之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以“博学笃行”为校训,并非只取“博学”和“笃行”四字,而是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的,由“博学”而“笃行”的内在统一、相联互动的过程。民政人以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同”为己任,非有过人之本领无以担此重任。以“博学笃行”为做学问之道,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爱众亲仁”才不至于流于口号,流于形式。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什么意思


  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出处:《中庸·第二十章》  原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翻译:  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  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  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终止。别人学一次就会,我要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我要学一千次。  果真能够实行这种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会聪明起来,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会坚强起来。    扩展资料: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自《中庸·第二十章》。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  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  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之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  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  “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博学之,审问之  

“笃行”什么意思


  笃行 基本解释: 1.切实履行;专心实行。   2.行为淳厚﹐纯正踏实。   词语分开解释: 笃 : 笃(笃) dǔ 忠实,一心一意:笃学。笃信。笃志。笃情。笃厚。厚实,结实:“彼其之子,硕大且笃? 详细>>  行 : 行 xíng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出外  

笃行之 ———— 的解释


  古代的解释   《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之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现代的解释   急事, 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 小心的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