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古诗文网
拟行路难·其四
作者: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1)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2)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3)
注释
(1)“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泻,倾,倒。
(2)“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3)吞声:声将发又止。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踯躅:徘徊不前。
举杯断绝歌路难: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断绝:停止。
译文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相关内容
-
拟行路难其四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拟行路难其四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各自向不同方向流散。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喝酒来宽慰自己,因举杯饮酒而中断歌唱《行路难》。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这首诗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诗人...
-
拟行路难其四主旨
拟行路难其四主旨,,《拟行路难》的主旨是抒发当时底层文人没有上升空间,却又无力改变这一现实的苦闷烦愁。那么为什么鲍照会有这种感觉呢?因为两点,第一他出身寒门,在门阀政治时代,统治阶级铁板一块,寒门弟子是无法真正突破上升的。第二,他有文化、有文采,所以有野心,想当官,想出人头地,想为天下苍生做事。鲍照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人,说到这个鲍照,那可绝对是南朝的异类,在那个温润的王朝中,他总是不合时宜地站出...
-
拟行路难其四拟的意思
拟行路难其四拟的意思,,"拟”是仿照的意思。拟行路难·其四【作者】鲍照 【朝代】南北朝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译文: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
-
拟行路难其四典故
拟行路难其四典故,,《行路难》运用了两处典故,一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二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运用典故,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首诗开头诗人写友人盛情宴送与自己痛苦心态,于是“拔剑四...
-
拟行路难其四按内容分属于什么类型的是
拟行路难其四按内容分属于什么类型的是,,1、拟行路难其四按内容分属于七言。2、《拟行路难·其四》是南北朝时期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是《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拟行路难》共十八首,主要抒发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出身寒门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大多感情强烈,语言遒劲,辞藻华丽。有五言、七言及杂言句。3、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
-
拟行路难其四起兴的两句
拟行路难其四起兴的两句,,《拟行路难·其四》起兴的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拟行路难·其四》是《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此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
-
归去来兮辞并序注释
归去来兮辞并序注释,,词句注释1、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表趋向的语助词。兮,语气词。2、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给:供给。3、幼稚:指孩童。盈:满。4、缾(píng):同”瓶“,口小腹大的陶器皿。粟:小米,泛指谷类。5、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6、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7、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8、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
-
归去来兮辞并序翻译及注释
归去来兮辞并序翻译及注释,,归去来兮辞·并序 魏晋: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 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 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
-
赤壁赋注释详解
赤壁赋注释详解,,1、壬戌(rén xū):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2、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3、徐:缓缓地。4、兴:起。5、属(zhǔ):倾注,引申为劝酒。6、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7、窈窕(yǎotiǎo)之章:《陈风·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8、少焉:一会儿...
-
诗词三首翻译九上
诗词三首翻译九上,,《诗词三首》原文: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面对美酒佳肴我)放下杯子,扔下筷子,(烦闷得)吃不下饭,拔出剑来,环顾四周,心中茫...
-
鸟啼春意阑赏析
鸟啼春意阑赏析,,韩维《下横岭望宁极舍》驱车下横岭,西走龙阳道。青烟几人家,绿野四山抱。鸟啼春意阑,林变夏阴早。应近先生庐,民风故醇好。【注释】 ①宁极:孔旼,字宁极,隐居于汝州龙兴县(今河南宝丰)龙山之滍阳城。韩维知汝州时常相过从。②龙阳:龙山之南。阳,山之南或水之北。③阑:尽。④醇好:淳朴、善良。【译文】 驱车越过横岭,行驶在龙山之南的大道上。只见缕缕青烟,袅袅升起,点点人家,依稀可辨,碧绿的...
-
湖心亭看雪2课时教案
湖心亭看雪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二、教学重点:雪后奇景的赏析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视学生情况可用西湖诗词导入,也可直接导入。(二)作者介绍学生齐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2.作者的家乡是哪...
-
湖心亭看雪3课时教案
湖心亭看雪3课时教案,,1、【学习目标】欣赏雪后西湖的奇景,理解作者游湖的雅趣。2、揣摩文中语言,体会文中的语言风格,以及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的写作特色。3、把握文中使用的白描手法3.4、理解本文所展示的作者的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辩证地分析作者所流露的消极避世的意绪。5、反复诵读,结合注释读懂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品味语言,学习白描手法;体会文中流露的情感;走进张岱,深入理解...
-
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二、教学重点:雪后奇景的赏析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视学生情况可用西湖诗词导入,也可直接导入。(二)作者介绍学生齐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2.作者的家乡是哪...
-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注释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注释,,《湖心亭看雪》译文注释及赏析《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湖心亭看雪》译文注释及赏析,欢迎大家学习。《湖心亭看雪》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
-
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释,,1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任齐相。2修:长,这里指身高。3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4昳丽:光艳美丽。5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朝,早晨。6窥镜:照镜子。7孰:谁,哪一个。8与:和……比。9及:比得上。10旦日:明日,第二天。11孰视之:孰,同“熟”,仔细。之,代指城北徐公。12弗如远甚:远远地不如。不。13寝:躺,卧。14美我者:以我为美。...
-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注释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注释,,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
-
寡人之于国也注释
寡人之于国也注释,,(1)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yīng)。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2)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3)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4)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5)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6)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