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鸟的天堂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https://www.zdzd.net/z/no/144.jpg)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去划船
第二部分5~9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看见“鸟的天堂”
第三部分10~13自然段:学第二天早晨,作者和朋友们第二次看见“鸟的天堂”
第四部分14自然段:写作者自己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鸟的天堂》是现代作家巴金于1933年创作的散文。此文讲的是作者与朋友们在“鸟的天堂”,看了数不清的鸟,心里恋恋不舍,在此文中,作者以清新流畅之笔,发掘和描绘了自然胜景之美,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情思,创造出一种清丽悠远的意境。同时,作者不是孤立地描绘这“鸟的天堂”,而是把它放在南国初夏水乡的夕照、青山、塔影、波光、田畴、朝暾的联系、烘托下加以凸显的。全文虽用语简朴无华,平铺直叙,却到处呈现出如诗似画的美趣,流贯着一种祥和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田园牧歌情调。
相关内容
-
亡人逸事结尾的意义
亡人逸事结尾的意义,, 细节是文艺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和自然景物等的最小组成单位;人物性格等的具体表现,都是由许多细节描写组成的;细节用于刻画人物或点画肖像或描写动作或烘托心理,运用得当具有传神的艺术效果。孙犁的《亡人逸事》可以说将细节描写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尤其在人物描写中突出运用了细节描写中的白描手法。所谓白描就是不修饰形容、不铺陈细说,而是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征,寥寥几笔就以形传...
-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作者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作者,,《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是由作者卡尔·亨利希·马克思发布的中学毕业论文。表达了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1883),德国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发起人之一。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
-
自然选择的证明分成若干个部分
自然选择的证明分成若干个部分,,1、自然选择的证明每段概括如下:第一段:提出论点,在自然条件下生物的变异种,自然选择发挥了作用。第二段:从事理上推断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合理性。第三段:物种起先是以变种形式存在,可以解释同一属内的许多物种很繁 盛、有大量变种等生物现象,而特创论则不能解释。第四段:自然选择可以解释生物的演化、改良、灭绝,以及可以规划大小 不等的类群等生物现象,而特创论则不能。 2、达...
-
小真的长头发作者
小真的长头发作者,,作者是高楼方子,1955年出生于日本函馆市,毕业于日本东京女子大学文理学部日本文学科,活跃于儿童读物创作领域,代表作品有《酷老师》《到奇妙的森林去》《十一月的门》《绿色种子》《小真的魔法》等,曾获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路傍之石文学奖。现居住于日本札幌市。《小真的长头发》是一本充满童趣、有着天马行空般想像的故事。书中运用简单、生动的元素,营造出丰富奇特的想象历程。在小真的想象中...
-
鸟的天堂分成几部分
鸟的天堂分成几部分,,《鸟的天堂》分成四段,第一段,交待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散文化的交待),笔调简洁;第二段,描写景色和铺垫是“船平静地在水面流动,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动…”然后一步步船到树下,树进眼中,这时候,作者的笔一改清淡的调子,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此处用笔较多。第三段,一声鸟鸣忽起,于是“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顺时间秩序,似乎将要引到全文高潮的场...
-
四季之美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季之美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四季之美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本文作者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对四季之美进行了列举: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作者细致描写自然界中出现的各具特色的景物,从而赞美四季的美,表现了对生活及大自然的热爱。《四季之美》这篇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按照时间的顺序,写出了作者眼中四个不同季节的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以及热爱四季的思想回感情。文...
-
扬州慢淮左名都解析
扬州慢淮左名都解析,,开篇便与昔日繁华的扬州长街做对比,反衬此地“荠麦青青”,一片荒凉。自金兵侵犯过后,连“废池乔木”都对战争心生厌恶,借残破的古树与池台以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愤恨之情。直至黄昏最是凄清时刻,一声清角吹寒了空城,亦吹寒了人心。下片化用杜牧的诗,想象杜牧重游故地后的震惊与悲哀,从而体现作者沉重的心情。扬州二十四桥仍在,水面荡漾出层层波纹,在清冷的月光下万籁俱寂,作者营造出一种...
-
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的异同
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的异同,,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岳阳楼记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意象是什么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意象是什么,,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于1919年9—10月间写的一首新诗。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大自然景观的真实描写,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大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照,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飈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这首诗...
-
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出处和作者
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出处和作者,,今月曾经照古人的作者是李白,出自他所写的《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现在的月亮曾经照过古人。这首诗属于李白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咏月抒怀的古诗,他端着酒杯问月亮从饮酒到邀月,反映了人们对宇宙的那种困惑。在这首诗里面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李白这位诗人的纵横恣意的特色,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描写了明月的形象,通过描写明月来感叹人生的短暂,从而展现出作者的那种博...
-
听听那冷雨如何写乡愁
听听那冷雨如何写乡愁,,课文紧紧扣住“冷雨”,通过巷里听雨来抒发作者的乡愁情思。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至3自然段):写春雨勾起作者对故土大陆的孺慕思念之情。第二部分(4至13自然段):具体抒写冷雨情思。又分三层:第一层(4自然段),写“雨”字视觉上的美感;第二层(5至12自然段),写嗅雨、观雨、听雨的感受;第三层(13自然段),写20世纪70年代的台北“没有音韵的雨季”。第三部分(14至1...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意是什么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意是什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于1919年9—10月间写的一首新诗。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大自然景观的真实描写,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大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照,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飈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这首诗意境...
-
我与地坛人生感悟
我与地坛人生感悟,,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与感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在地坛这个特殊环境和背景中完成的。作者在文中开头便写到:“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经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作者在二十一岁时双腿瘫痪,精神近于崩溃,于是就和离家咫尺的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地坛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母亲,“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给他一个僻静的地方,静静地舔舐伤痕,思索自己...
-
像山那样思考究竟是怎样的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究竟是怎样的思考,,人们应该象“山那样思考”。这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处理方式的良好建议,是这种建议的诗意表达。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从保护自然生态的角度看,我们并不比一座山高明;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我们和一座山同万物的关系一样。《像山那样思考》是美国作家、“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创作的一则随笔,揭示了在人类的愚蠢下种种短视行为背后隐藏的巨大的自然破坏和生存危机,发人深省。扩展资料创作背...
-
扬州慢·淮左名都作者简介
扬州慢·淮左名都作者简介,,1、《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况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落寞。下片化用杜牧系列诗...
-
扬州慢淮左名都作者
扬州慢淮左名都作者,,《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况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落寞。下片化用杜牧系列诗意,抒写自...
-
记念刘和珍君作者
记念刘和珍君作者,,《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作者:鲁迅,原名...
-
大自然的语言分段
大自然的语言分段,,第一部分(1-3自然段)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自然段)物候观察对农业的意义。第三部分(6-10自然段)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第四部分(11-12自然段)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大自然的语言》是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创作的科学小品文。此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阐述了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说明了物候学的特性与本质。全文综合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