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一词多义

《马说》一词多义:

1、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辱于奴隶人之手:的,结构助词。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它,代词。

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2、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3、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 ——自《木兰》)。

4、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

5、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6、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代千里马的。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它的。

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鞭策千里马的方法。

7、以

不以千里称也: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8、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尽,竭尽。

9、虽: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故虽有名马:即是

10、或

或以为死 (有的人)

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11、易、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改变)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交换)。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论说文。这篇寓言性的短论通过对世上有无千里马这一问题的反复论证,归结到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缺少知马的伯乐,从而对封建统治者不知人、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揭露,抒发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