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教案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等。
相关内容
-
只拣儿童多处行主要内容20字
只拣儿童多处行主要内容20字,,《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发表于《北京晚报》的散文,发表时间为1962年5月6日,后收入散文集《拾穗小札》,作者是冰心(谢婉莹)。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新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新奶奶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 ,在知春亭畔看到许多孩子在春游.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
-
威尼斯的小艇相关资料
威尼斯的小艇相关资料,,这篇课文从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小 艇的外形和坐在船舱里的感觉、船夫的 驾驶技术好、威尼斯人的生活离不开小 艇等几方面,介绍了水城维尼斯独特的 交通状况和风土人情.《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实验版小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文句,展示了瑰丽的异国风情与小艇的独特作用。课文从"我"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代了小艇是...
-
只拣儿童多处行评课
只拣儿童多处行评课,,文章主要写了,冰心奶奶和他的朋友一起到了颐和园,那里有许多的孩子春游,很热闹。而他们也看到了许多开得很旺盛的海棠花,冰心奶奶就想到了春天的孩子们,就和海棠花一样需要关怀,也会很旺盛的。于是她告诉人们“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不会找不到春天的。文章运用了许多比喻句,拟人句和许多好词好句。这也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更加细致,更加真实。为什么有儿童的地方就有春天呢?那是因为有儿童的地方就...
-
只拣儿童多处行结构
只拣儿童多处行结构,,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采用分段的手法,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第一大段(1-2):写了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第二大段(3-4):写了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了许多儿童在嬉戏、玩耍。第三大段(5-8):写了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同欣赏开...
-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全文字里行间饱含了她对真爱和美的追求。这篇文章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流露出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这篇散文宛如一首诗,一首吟诵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的诗歌;宛如一幅画,泼洒生机和快乐的油彩画;宛如一首歌...
-
只拣儿童多处行阅读感想
只拣儿童多处行阅读感想,,《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散文以欢快的笔调,描绘出颐和园里,儿童们活泼又可爱,他们聊天、划船、看花他们这旺盛的生命力就如海棠般娇嫩鲜红,充满朝气。就像春天一样,男孩子大大咧咧,女孩子很忸怩。冰心奶奶也被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吸引住了,情不自禁产生游园的兴致。读了这篇散文,我感到冰心奶奶无比喜爱儿童。她认为儿童就像太阳,像太阳那般散发出温暖的气息,给人希望,充满活力。儿童就是春天的花...
-
三亚落日课文原文作者
三亚落日课文原文作者,,原文名《美妙绝伦,落日意象》,作者王唯唯。也许,这篇文章正如结尾所说,“也许因为这个缘故,人们像是参加一次麦加的朝圣聚会,去山顶、去海边,等待美好,等待升腾的辉煌,等待滑落的神奇……”本文是写景加抒情散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风光的赞美。作者把落日分别比作快乐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通过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更加体现...
-
只拣儿童多处行写法
只拣儿童多处行写法,, 用了以花人喻的写法。《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原文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
-
只拣儿童多处行春天特点
只拣儿童多处行春天特点,,这是一篇冰心的散文其实,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冰心将古人的诗句改动而来的。古人曾写过:“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而冰心认为这句诗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海洋,儿童的乐园。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不知疲倦。在冰心的眼里,这些孩子成了天使,成了太阳,他们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儿童多处春光美!儿童和春天一样...
-
只拣儿童多处行阅读理解
只拣儿童多处行阅读理解,,阅读问题:1、本文主要写儿童,但第三段去插入对海棠花的描写和赞叹,起作用是什么?2、请欣赏下面两句话。(1)这几扇大红门,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盖子敞开着,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2)花也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4、根据全文内容,说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寄托...
-
只拣儿童多处行中心思想
只拣儿童多处行中心思想,,一、中心思想:本文是冰心写的一篇叙事散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字里行间洋溢着生机和快乐,更流露出对孩子的喜爱。二、课文段落结构: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课文可以分成四段:冰心老人“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1-2);接着在知春亭畔和湖边(3-4)看到许多儿童在玩;最后走进玉澜堂,与孩子们共赏海棠花(5-8)。在整个...
-
只拣儿童多处行拼音
只拣儿童多处行拼音,,只拣儿童多处行拼音:zhǐ jiǎn yóu rén duō chù xíng。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是只是跟着孩童到处走。古人曾写过: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意思是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而冰心认为这句诗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海洋,儿童的乐园,他们尽...
-
只拣儿童多处行原文解析
只拣儿童多处行原文解析,,这是一篇冰心的散文 ,其实,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冰心将古人的诗句改动而来的。古人曾写过:“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而冰心认为这句诗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海洋,儿童的乐园。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不知疲倦。在冰心的眼里,这些孩子成了天使,成了太阳,他们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意思是:游人不知道春天的美...
-
庐山的云雾教案
庐山的云雾教案,,《庐山的云雾》教案教学要求(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教学重点与难点: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
-
枣核教学设计
枣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学会“折、涨”两个多音字的用法。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完成练习册一、二题。2.强调多音字用法。“折”在“折腾”一词中读zhē;在“骨折、折断”中读zhé。“涨”在“涨...
-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设计,,一、导入 1、前天,***老师给大家上了《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冰心,走进冰心的精神世界,跟随冰心奶奶的脚步“只拣儿童多处行”,去探寻颐和园的明媚春光。2、好,再读课文之前,我们先看看这些词语,(生看)会读的请举手,不会读的请再看看课文后面的生字表。现在都会读了?好,我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二、精读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只拣儿童多处行...
-
只拣儿童多处行主要内容50字
只拣儿童多处行主要内容50字,,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诗人 深受人民的敬仰。节选: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女孩...
-
只拣儿童多处行作者
只拣儿童多处行作者,,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发表于《北京晚报》的散文,发表时间为1962年5月6日,后收入散文集《拾穗小札》,作者是冰心(谢婉莹)。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诗人 深受人民的敬仰。课文节选: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