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六个生活片段概括
孔乙己六个生活情节的片段是:
1、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2、酒客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4、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
5、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退的遭遇。
6、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喝酒。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 ,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相关内容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i空袭分为六个部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i空袭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许多人都来到万国殡仪馆参加鲁迅先生的追悼会,大家都悲痛不已。第二部分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第三部分讲伯父在与“我”的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部分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夫,不仅为他包扎伤口,还送给他药品和钱。第五部分讲女佣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鲁迅先生在病重时,还坚持用手中的笔同反动派作斗...
-
朝花夕拾读后感50字以内
朝花夕拾读后感50字以内,,读着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仿佛在欣赏一幅多姿多彩的幸福画。我读着鲁迅先生写的散文,眼前仿佛看见鲁迅小时候的活泼可爱:有时趁着大人不注意,偷偷溜进百草园,整天呆在院子里。他要与小花、小草、小虫子作伴,还要坐在树枝上吃野果。虽然有时会得到寿镜吾老先生的严厉的眼神,但也仍免不了孩子的淘气。童年是美好的,是那么令人回味无穷。鲁迅以他幼年时孩子的眼光写下这本书,让我倍感亲切,...
-
奥林匹克日是哪一天
奥林匹克日是哪一天,,在每年的六月二十三日。奥林匹克日在一九四八年设立,设立的用意是纪念当时在巴黎举报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意义是世界上的所有人,不论高低贵贱,性别年龄,都可以参与到体育项目当中来,国际上将每年六月份的二十三号定为国际上奥林匹克的生日,同时当初他们的用意就是全球人民相聚在自由和平的五环旗下面,和平公平竞技,努力鼓励领导体育运动,更好加强各国运动员之间的深厚友谊,国际奥委会更是为此做...
-
天道人道地道的区别
天道人道地道的区别,,中华民族在表示事物变化运动或者是表示万事万物运行轨迹的时候,会运用到“道”,它《道德经》中提出的,这是一个哲学名词,这个中华所独有的哲学思想,在社会政治或者是哲学理念等领域,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那么天道人道地道的区别是什么呢?天道、人道、地道的区别,天道意思是天的运动变化规律,还指运作永恒一切的道,还指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人道意思是做人的道理,比如社会伦理关系,或者是尊重人类权利...
-
《老人与海》全文
《老人与海》全文,,课文原文: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打到鱼了。头四十天还有一个男孩儿跟他在一起,可是孩子的父母说这老头儿倒运了,叫他跟别的渔船去打鱼。但男孩儿很佩服老人的本事,仍然惦(diàn)记着他。这一天,老人又划着空船回来了。男孩儿帮他收拾渔具,请他到海滨酒店喝啤(pí)酒,还把饭菜送到他家里。老人吃罢饭,摸黑上床睡了。这是他的习惯,多年来他常梦见童年所看到的非洲:漫长的金黄色的海滩...
-
老人与海片段
老人与海片段,,1、一个孤独的老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漂泊在茫茫的海面上活像个大战后的勇士。为了治服那条庞大的马林鱼,他已经费下了自己近乎所有的力气。而今,他带着自己捕获的。2、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除了那一双眼睛。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3、风在不住地吹,稍微转到东北方去,他知道这就是说风不会减退了。老头儿朝前面望了一望,但是他看不见帆,看不见船,也看不见船上冒出的烟。...
-
孔乙己体
孔乙己体,,《孔乙己 》的体裁:短篇小说。《孔乙己 》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中的主人公外号孔乙己。文章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2篇白话小说。据鲁迅资料记载此作出于1919年3月26日(冬天)。孔乙己有着悲惨的遭遇。小说中的孔乙己这个名字是从小孩的描红本子上取下来的,时间长了,大家就都这么叫。鲁迅先生评价孔乙己:...
-
孔乙己爱好
孔乙己爱好,,喝酒,抽鸦片。孔乙己贫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势,善良而又无能,可怜而又可气,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据鲁迅1919年3月26日所作的《附记》,本文作于1918年冬天。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一生穷愁潦倒,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再加上他好喝懒做,不愿以自己的劳动去争取生存的劣性,使他的生活连温饱都...
-
劝学和师说的异同点
劝学和师说的异同点,,1、 劝学更好背一点,因为有很多生动的比喻,文字也比较流畅。而韩愈虽是唐代人,但是他提倡顾问运动,搞得比荀子还要古.师说完全是说明 论证的方式,之乎者也一大堆,要是对古文有癖好,可以研读一下师说 。2、《劝学》全文翻译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
-
锤炼思想写得有文采优秀教案
锤炼思想写得有文采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修辞、句式、联想等方面对增强文章文采的意义。2、讲练结合,通过比较认识“有文采”的作用,通过练习学会把文章写得有文采。一、展示优秀片段成熟是一种优秀的灵魂,是灵魂深处的独语。成熟是春天破土而萌的小草,袭一身绿,面对荒凉;成熟是夏日亭亭玉立的野荷,静思无人观赏的寂寞;成熟是晚秋暗香浮动的金菊,为凋零的季节挽住缕缕清香;成熟是冬末倏忽而逝的残雪,以冷寂的...
-
200个跳绳消耗多少卡路里
200个跳绳消耗多少卡路里,,有些朋友为了减脂,会在平常空闲的时候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当我们在进行运动的时候,如果选择的运动类型不同,那么运动完之后消耗的卡路里也是不一样的,有些朋友为了减脂,可能会选择跳绳的方式来消耗卡路里,那么200个跳绳消耗多少卡路里呢?200个跳绳消耗卡路里的量,以体重50~60公斤的人为例,若连续一个小时跳绳,差不多会消耗480~720千卡的卡路里,假如取中间值600千卡...
-
孔乙己作者
孔乙己作者,,孔乙己的作者是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鲁迅的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
-
孔乙己中心思想
孔乙己中心思想,,《孔乙己》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封建制度的憎恨,对社会的批判,对孔乙己这一类迂腐守旧的旧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黑暗的若有若无的希冀。《孔乙己》这篇文章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描写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孔乙己,他丧失了做...
-
孔乙己籍贯
孔乙己籍贯,,孔乙己年龄50岁左右 ,籍贯在鲁镇 学历是童生。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描写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孔乙己,他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沦落为小酒店里人们嘲笑的对象,从而暴露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认为只有科举一条出路的悲惨命运的生动写照...
-
孔乙己名言
孔乙己名言,,孔乙己名言有:一、读书人窃书不为偷——鲁迅《孔乙己》 二、不多了,不多了,多乎哉?不多也——鲁迅《孔乙己》 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孔乙己》 四、你可知道“茴”字有几种写法?——鲁迅《孔乙己》 五、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鲁迅《孔乙己》孔乙己》的语言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是这篇文章的一个特点。具体表现在用具体形象的动词来描写静态的事物...
-
孔乙己600字
孔乙己600字,,《孔乙己》读后感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穿着破旧长衫的高大体型,青白的面色,深陷的带着伤痕和蓬乱的白色胡子,这就是鲁迅所描绘的孔乙己的样貌了,一口的之乎者也和爱面子就是它的特点,这种人物,是不值一看乃至一提的,但在别...
-
孔乙己8年
孔乙己8年,,《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 ,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序幕(第1—3段),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鲁镇的咸亨酒店。第一层(第4—9段),写孔乙己的身份、地位、经历、言行、性格,是小说情节的开端和发展。第二层(第10—11段),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第三...
-
孔乙己情节
孔乙己情节,,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这篇小说以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涵着深沉的批判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叙述者“我”实际上又是以一位对社会人生有着丰富体验和深刻认知的中年知识分子的口吻,回忆着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