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一定是唐诗吗

不一定

律诗:

律诗是诗体的名称,因为是讲究格律的,所以称律诗。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初期。一首八句,押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五言、七言两体较常见,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简称五律、七律。五律如白居易《草》(“离离原上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七律如崔颢《黄鹤楼》,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偶有六言体,简称六律。每首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

广义的律诗也包括“绝句”,绝句也是讲究格律的。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五绝、七绝。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韩愈《初春呈张水部》 (“天街小雨润如酥”)都是七绝;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都是五绝。

唐诗:

唐诗指创作于唐朝的诗,也就是唐代人写的诗。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高峰,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后代的诗歌影响很大。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