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领进门有几个自然段
十个自然段。
文章分段: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读小学时遇到了田老师。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田老师讲古诗编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听得很入迷。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田老师为“我”的文学创作打下基础,“我”很感激他。
《老师领进门》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本文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
1、选材有点有面,详略得当,详写开学第一天的情景,四年受业一笔带过。
2、语言委婉,含义深刻,运用了大量的俗语、谚语,有较强的表达效果。
3、人物形象鲜明,文中刻画了田老师循循善诱,博学多才,口才好,文笔好,而且善于教学,深受学生喜爱。
相关内容
-
不懂就要问有几个自然段
不懂就要问有几个自然段,,如下:第一自然段:讲孙中山在私塾读书时,先生只让学生背书,不讲书中的意思。第二自然段:讲孙中山不懂背会的这段话的意思,就壮着胆子请先生给他讲。第三至七自然段:讲同学们和先生对孙中山壮着胆子提问的反应。第八、九自然段:讲面对同学的不解,孙中山表明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简介:《不懂就要问》是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3课的课文,由陈亮参与录制,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
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几个自然段
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几个自然段,,诺曼底号遇难记可分为四段。第一部分(1-5):遇难前,雾海夜航。交代遇难的时间、地点及“诺曼底”号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6-9):遇难,即海难发生。“玛丽”号将“诺曼底”号船身剖开一个大窟窿,自己也受了伤。第三部分(10-48):遇难后,舍己救人。“诺曼底”号哈尔威船长指挥船员救人、自救,自己却与船一同沉没。第四部分(49-50):点明中心,赞扬英雄船长。抒发了自己对...
-
池子与河流有几个自然段
池子与河流有几个自然段,,一共有八个自然段。第一部分,即,1到6自然段:池子将自己与河流对比,认为自己的命运很好,河流拥有的一切都是空的。第二部分,即,7、8两个自然段:河流反驳池水,阐述真正的哲理。第三部分,即,第九自然段:指出池水和河流的不同结果。第四部分,即,第十自然段:点明主题,揭示寓意。这首诗歌通过写池子懒惰,安于现状,最后干枯;河流勤奋付出,奔流不息,得到尊重的故事,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
-
社戏原文开头部分
社戏原文开头部分,,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
-
听听,秋的声音有几个自然段
听听,秋的声音有几个自然段,,四个“《听听,秋的声音》有四个自然段。《听听,秋的声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是毕国瑛。”《听听,秋的声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的课文,作者是毕国瑛,由梓君参与录制。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课文通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教学建议1、学生搜集各种与秋天有关的...
-
三黑和土地有几个自然段
三黑和土地有几个自然段,,一共15个自然段。《三黑和土地》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如下:1、第一部分(1~3):写农民“一有了土地”后的那种极度喜悦的心情。2、第二部分(4~15):写三黑有了土地以后的喜悦心情。《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三黑和土地》这首诗洋溢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这首诗...
-
藏戏以什么为序
藏戏以什么为序,,《藏戏》是以说明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按照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来写。《藏戏》课文主题:本文作者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述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的形成过程及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了藏戏浓郁的雪域传奇色彩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赞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藏戏》课文分段:第一种:第一部分:(1—3) 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第二部分:(4—7) 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第三部分:(8—...
-
同九年汝河秀什么意思
同九年汝河秀什么意思,,现在科技发展飞速,我们也是早早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孕育了独特的互联网文化,比如各种网络流行语和流行词,大家肯定对之前的“给力”、“神马都是浮云”还感到很熟悉把。流行词和流行语变化是很快的,毕竟现在这个时代信息爆炸,稍不留神你可能就out了。最近在网上,大家肯定常看到“同九年汝河秀”这个流行词,许多人表示一头雾水。其实它就是“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为何你如此优秀”的意思...
-
最后一次讲演如何分段
最后一次讲演如何分段,,第一部分(1~3段):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第三部分(6~12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演讲中,闻一多先生在严厉声讨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同时,也高度颂扬了李先...
-
茶馆120吊
茶馆120吊,,话剧结尾,老去的常四爷、秦二爷和王掌柜抛洒着捡来的纸钱,拖长嗓音喊着“本家赏钱一百二十吊”,祭奠他们自己艰难的一生。原是北京富人去世,出殡风俗的一种描述,能够渲染起这种气氛,以人们面对死亡这种谁也无法逃脱的自然规律做喻,增添悲烈,是对众生的无奈,对社会的悲悯,对时代的挽歌。一百二十吊钱,相当于一百二十两银子,相当于十二万文铜钱(一吊钱等于一千文铜钱)。相当于清朝一个五品官员两年的俸...
-
像山那样思考山是怎么思考的
像山那样思考山是怎么思考的,,1、人们应该象“山那样思考”。这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处理方式的良好建议,是这种建议的诗意表达。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从保护自然生态的角度看,我们并不比一座山高明;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我们和一座山同万物的关系一样。2、《像山那样思考》是美国作家、“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创作的一则随笔,揭示了在人类的愚蠢下种种短视行为背后隐藏的巨大的自然破坏和生存危机,发人深省。3、创作...
-
大自然的声音AABB
大自然的声音AABB,,大自然的声音中AABB的词语有:敲敲打打、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大自然的声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018年秋季修订版)第21课的课文,这篇课文属于说明性文章。它运用人格化的写法,以及大量的形象鲜活、熟悉生动的有新鲜感的语句,分别从风、水和动物三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原文节选: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
-
读后感500字好词好句
读后感500字好词好句,,读后感好词好句(描写老师的):春风化雨 有教无类 平易近人 古道热肠作育英才 高山昂止 教导有方 桃李不言虚怀若谷 阳春白雪 满腹经纶 德高望重语重心长 字字珠玑 德高望重 高风亮洁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1、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2、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4、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谁...
-
大自然的声音排比句
大自然的声音排比句,,亲近大自然,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才能揭开大自然神秘的面纱,才能体验到大自然不一般的美.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吧!听!树林中,可爱的小鸟歌唱着那嫩绿的枝叶,歌唱那鲜艳的花朵.他站在那树梢上,一直唱着,唱着.听!池塘里,碧绿的小青蛙跳出了水面,落在了一片荷叶上,吟诵着她自创的歌谣,吸引来了一群蜻蜓,他们是大自然的精灵,伴着青蛙美妙的歌谣,在空中跳起了舞.他们就这样唱着,跳着....
-
我的同桌于凯
我的同桌于凯,, 我有个同桌叫于凯,他的脸黑黑的,长长的,个子一般,嘴小小的,眉毛细细的,头发短短的。平常老师一布置家庭作业,他一下课写好了就玩。 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还没说家庭作业,他就开始写了,才写了一半就被后面的一个男生发现了告诉老师,然后又被擦掉了。哈哈,这就是我的同桌于凯。...
-
蜀道难分段
蜀道难分段,,第一部分从“蚕丛及鱼凫”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写开辟道路之艰难。诗人从蚕丛、鱼凫开国的古老传说落篓,追溯了蜀秦隔绝、不相交通的漫长历史,指出由于五位壮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在不见人迹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条崎岖险峻的栈道。强调了蜀道的来之不易。第二部分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主要写跋涉攀登之艰难。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前八句为一层,强调山势的高峻与...
-
为什么叫促织
为什么叫促织,,叫《促织》的原因:因为蒲松龄的这一篇故事是围绕斗蟋蟀来展开的,促织是一种昆虫,也就是我们日常叫的蟋蟀。《促织》分六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起因:祸起宫廷。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故事的开端:会征促织,无所赔偿。自行搜觅,不中款式。追比杖责,陷入绝境。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故事的发展:求神问卜,神示图画。按图苦搜,终得佳品。第四部分(第5-7自然段),故事的高潮:虫...
-
像山那样思考山的思考是什么
像山那样思考山的思考是什么,,1、人们应该象“山那样思考”。这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处理方式的良好建议,是这种建议的诗意表达。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从保护自然生态的角度看,我们并不比一座山高明;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我们和一座山同万物的关系一样。2、《像山那样思考》是美国作家、“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创作的一则随笔,揭示了在人类的愚蠢下种种短视行为背后隐藏的巨大的自然破坏和生存危机,发人深省。3、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