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相关内容
-
屈原列传及翻译注释节选
屈原列传及翻译注释节选,,一、通假字人穷则反本。(反,通“返”,返回。)犹离忧也。(离,通“罹”,遭遇。)靡不毕见。(见,用“现”,出现。)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意旨,旨趣。)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 ,通“浊”,污浊。)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泥,通“涅”,染黑。)屈平既绌。(绌,通“黜”,被罢黜。)齐与楚从亲。(从,通“纵”,合纵。)厚币委质事楚(质,通“贽”,见面礼。)顾反。(反,通...
-
古人谈读书的译文
古人谈读书的译文,,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
-
晏子使楚小古文翻译
晏子使楚小古文翻译,,晏子被派遣到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就能遮天;挥洒汗水,就是下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
-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翻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翻译,,“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这句话出自于《孙子兵法·军争篇》,作品的创作年代在春秋时期,作品的体裁是散文,作者是孙武。那么“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的翻译是什么呢?“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的翻译是因此善于用兵的人,会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的锐气衰竭的时候再去攻击,这就是正确运用军队士气的方法。故的意...
-
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翻译
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翻译,,这两句的意思是鲍叔一直都对他很好,不会说因为这些事有怨言,这是出自《史记 管晏列传》,作者是司马迁,他在早年的时候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之后在各地漫游,采集传闻和了解风俗,刚开始上任郎中的时候,是奉使西南,在元封三年时任太史令,继承了父业。这篇文章的开头是介绍了管仲出身,主要写了他因为龅牙叔推荐所以上任了齐桓公之相,后文详细的说了他与鲍叔牙的交往,于管仲的煌煌相业,头...
-
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的翻译
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的翻译,,很多人都想知道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从小受已经去世的父亲的教导,到能开口说话的时候。这是出自于羊祜的《诫子书》,原句是: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这篇文章展现了羊祜家良好的家风,同时也通过朴素的语言,体现了羊祜家风的朴实,以及良好家风的传承。文章也说到了做人要言行一致,不能轻易对人家许下承诺,也要慎重发表自己的言论,做事...
-
业精于勤荒于嬉是哪位古人提出的思想
业精于勤荒于嬉是哪位古人提出的思想,,未来充满着很多的未知,为了能够适应这个社会,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我们要以一个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学业,如果想要在某个领域发展,学习就是基础,所以平时学习的时候要勤奋一些,也就是在对待学业的时候,“业精于勤,荒于嬉”那么“业精于勤,荒于嬉”是哪位古人提出的思想呢?“业精于勤,荒于嬉”是唐代文学家韩愈这个古人提出的思想。“业精于勤,荒于嬉”中,业的意...
-
屈原(节选)原文
屈原(节选)原文,,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
-
孟子二章原文
孟子二章原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
古人谈读书说课稿
古人谈读书说课稿,,《古人谈读书》说课稿一、说教材这篇文章由三篇文章组成。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二、说目标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课文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
计算机考试身几准几什么意思
计算机考试身几准几什么意思,,计算机考试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考的一个证书。当然在计算机考试的时候,都是需要身份证和准考证的,否则你是无法考试的。而所谓的身几准几,其实就是说的身份证和准考证的后面一位,如果最后一个数字是一样的话,试卷就是一样的。其实这个也是方面大家在考完之后来对题,不然的话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过了还是没有过。对于很多人来说,计算机考试能够彰显一个...
-
诫子书文言文翻译
诫子书文言文翻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
走月亮教学设计
走月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德育目标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2.培养学生...
-
古人谈读书50字
古人谈读书50字,,《古人谈读书》围绕读书学习,选取了三则古人谈论读书的小古文,从读书态度、读书方法、读书需具备的条件等方面进行探讨。《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由三篇文章组成。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
-
古人谈读书(三)
古人谈读书(三),,【作者简介】①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教育主张。在教育方法上,他提倡“因材施教”,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老实实的学习。《论语》是在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在不同时期撰辑而成。②朱熹,南宋时期理学大家,著名的教育学家。《读书有三到》引自朱熹的《训学斋规》。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于现代人,仍有启示和借鉴作用。③曾国藩...
-
劝学高一必修原文及翻译
劝学高一必修原文及翻译,,1、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
孟郊的劝学原文及翻译
孟郊的劝学原文及翻译,,劝学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白话译文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劝学》是,唐代诗...
-
黔之驴翻译
黔之驴翻译,,《黔之驴》翻译: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了一头去。驴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驴是个庞然大物,以为它是什么神物,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惊恐疑惑,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来来回回地观察驴,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