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最难忘的老师,并说说原因,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教师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回顾:散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是对零散的散文语言材料加以整合,加工,使之更加有序,情感或观点更加鲜明的语言组织方式。)  

朗读全文,独立思考,本文详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明确:改讲义、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送别)  

同桌讨论,与藤野先生相关的是哪几件?另外两件如何归类?  

(明确:改讲义、送别是叙述作者与藤野先生间的互动,次两件是照应了标题《藤野先生》,是文章的明线;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是与作者的爱国情感相关,属于暗线。)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通读全文,学生独立思考:关于藤野先生,本文写了几件事?几件详写?几件略写?  

(明确:详写的有改讲义和送别;略写的有被当做扒手、询问裹小脚、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 

同桌讨论,改讲义这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A。作为学者,治学严谨;作为教师,认真负责B。尊重他人,没有民族间的偏见。)  

小组合作,探讨一下其它几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送别——没有民族间的偏见;询问裹小脚——治学严谨,对自己专业领域里的知识盲点非常感兴趣;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作为教师,认真负责;尊重他人的信仰,没有民族偏见;被当做扒手——不拘小节。)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本文提现了作者怎样的爱国思想?  

(明确:体现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展现了鲁迅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之情,以及设身处地思考如何唤醒中国人麻木思维的深切的社会责任感。)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对比阅读本文与《阿长与山海经》,分析一下从人物描写的方法上看二者有何异同,从所反映的中心思想上看,二者有何异同。下节课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