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课时

课前预习

1. 熟读课文,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习资料,完成预习题。

2. 通过注释和工具书,掌握生疏字词的读音,梳理文章结构。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议论文论证缜密,结构严谨,层次清楚的特点。

2. 揣摩本课语言,体会鲁迅杂文浓厚讽刺意味和强烈情感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文章论证严密,论述层层深入的写作特点。

2. 体会文章讽刺和褒扬相结合的情感,初步认识鲁迅杂文的语言魅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铺垫

导入新课

讲解课前预习题,背景资料媒体呈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1931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九•一八”事变三年之后,也是日军进一步向南步步紧逼的时候。一时间,亡国灭种论调甚嚣尘上,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国民党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多次举行“法会”、祈祷“求佛菩萨保佑”。面对这一系列事实,“于是,有些中国人(政府官员、知识分子和国民)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学习活动之一:研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大家在文中找到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根据。学生读书交流,媒体呈现:“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选自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报纸)“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之判决”。(1931年蒋介石的讲话)1934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客戴季陶和段祺瑞在杭州举行“法会”,“求佛菩萨保佑”。现在是多么切迫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 ——《且介亭杂文》媒体呈现:在议论文中,表述见解或主张的句子就叫“论点”;文章提供的的事例,用来证明自己论点的内容就叫“论据”。

2.请大家研读课文第3、4、5段,说说鲁迅先生如何剖析这个观点。师生交流明确:3、4、5段写鲁迅剖析以上三则事实材料,分析这些人的三种行为所揭示的本质,信“地大物博”“国联”是只有他信力;信“神佛”是发展自欺力。指出这三种“失掉自信力的”人其实早就没有“自信力”,他们只有“他信力”,现在把“他信力”也是失掉了,而且还在发展“自欺力”。

3.如果这篇课文只写第1至5段,好不好?给这几段文字拟一个课题?面对鲁迅的分析,你会怎样反问?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