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著
《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创作背景:
《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
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
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辽、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到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实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贵族占有大量土地,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辽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辽、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相关内容
-
记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风格
记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风格,,一、在创作原动上,他善于摄取“现代社会的魂灵”,他深感世态炎凉,窥熟于“世人的真面目”,尤其对那“宁蜷伏堕落而恶进攻”的国民精神深感愤怒。(人教社教参)他的写作就是以所谓世态人情为着眼点来看取社会与人生,摄取其“魂灵”给人以惊心动魄的警示。作者是浸润于中西文明的知识种子,他深感时代进步对于中国社会特殊的作用;在文明与野蛮的残酷较量中,他尤感文明的无力和孱弱,而野蛮是多么的...
-
落花生课后小结
落花生课后小结,,《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
琵琶行并序1解释
琵琶行并序1解释,,并序,一般出现在题目中。“并”就是“和”,某诗或某文,和序一起发出,题目就可以写成《某诗并序》或《某文并序》。也有另外的情况,比如“××审阅并序”,这是说,这作品由××人审阅而且给作品作了序。.如《琵琶行(并序)》,从“元和十年……”到“命曰《琵琶行》。”是此文的序,是对此文写作设一个背景或给一个写作缘由等。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
-
给老师的一封信目标+行动+心里话
给老师的一封信目标+行动+心里话,,尊敬的老师:您好!我的老师,我感谢您!因为是您为我打开智慧的大门,让我收获了无尽的知识。每天早读您都会准时来到教室,监督我们学习,帮我们听写,复习。您上课时的样子,是那么的认真、仔细。课后,组长们把作业全都送到办公室,您一本一本地认真批改,还要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您的辛苦,却换不来同学们的珍惜。想想还真是有愧于您了!别人都说:“遇到好父母,遇到好老师,遇到好同...
-
女娲补天20字概括
女娲补天20字概括,,女娲时代,天地开辟并不完善,于是又女娲补天使其趋于完美。但后人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为由,致使女娲补救,近乎完美的天地再次动荡不安。在中国民族所有的古代神话传说人物中,有些都是有其原型人物的,都是远古时期为人类做过特别重大贡献的部落群体和首领。后人为了纪念她们的功绩,而将其神话。拓展: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
-
无私付出什么意思
无私付出什么意思,,无私付出的意思就是自己在付出的时候,不求任何回报,心甘情愿的对那个人好,只要他好你就会开心快乐。一般在恋人以及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对于子女的爱就是那种无私付出的。而在感情中处于劣势的一方,往往也是无私付出的。...
-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讲了什么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讲了什么,,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是一片草原,总觉得他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人类的历史演变了几千年,它们却在人类以外,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其中可能发生的事迹,不外乎空中的风雨,草里的虫蛇,林中出没的走兽和树间的鸣鸟。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于这座山林,也是那样感想,绝不会问到:这里也曾有过人烟吗?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我...
-
三国演义第68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68回读后感,,在我读过的众多名著中,《三国演义》是最让我感慨万千的一册书。从黄巾起义到一统三国,历经了多少震撼人心的传奇经典。翻动书页,眼前便浮现出曹操气吞山河、刘备三顾茅庐、孙权胸怀大志、最后三国鼎立的生动场景。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蜀吴联盟北伐曹军,黄盖仅率三十条船,用火攻歼灭曹操三十万大军,取得了以少胜多、以智取胜的典范。烽火乱世时代,确实英雄辈出。以卖草鞋起家的刘备,用眼泪与诚意...
-
春联寓意及由来
春联寓意及由来,,过大年贴春联,这个传统习俗,实际上源自于我们古人的贴画鸡、挂桃符。据东晋一个叫王嘉的方士,在《拾遗记》中记载,上古时候的唐尧时代,民间就已经在贴画鸡了。只不过这里所说的鸡,其实是一种外形长得像鸡的鸟,叫做重明鸟: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伏。后来,人们就把这当作一种习俗,一直流传了下来。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据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这个...
-
父母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
父母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父母自古就爱自己的儿女,时刻为儿女操心,无时无刻不挂念着自己的儿女。儿女经常忙于自己的生活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父母。父母经常见不到孩子,也感受不到孩子的关怀和照顾,伤感之余所发的感慨和抱怨。父母和儿女的思想不一致,容易导致儿女不理解父母,极端点的,有和父母对着干的,时代不同,受到的教育也不同,所感受到的更加不同,父母也同样不认同儿女的思想,但这之前并没有谁对谁...
-
十六国演义
十六国演义,,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流淯水吕布辕门射戟,使袁术部将纪灵不攻刘备。张飞夺去吕布从山东买的好马一百五十匹,吕布出兵讨备,备欲送马讲和,吕布听陈宫之计,不允,备冲出重围往许都投曹操。曹操不杀刘备,送给兵、粮,使领豫州牧,屯小沛。张绣从贾怀计降操,又因操霸占叔父张济妻邹氏而与反目。曹操败师淯水;于禁打败张锈。操赏封于禁,责夏侯惇治兵不严之过。操痛哭为保他而死的典韦,不痛子侄,...
-
芣苢200字左右
芣苢200字左右,,原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
-
六国论重点翻译一句一译
六国论重点翻译一句一译,,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
-
邹忌讽齐王纳谏背景
邹忌讽齐王纳谏背景,,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
-
阿房宫赋如果六国爱护百姓
阿房宫赋如果六国爱护百姓,,《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赋作。此赋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全赋运用丰富的想象,以铺叙、夸张的手法,富于抑扬顿挫的音乐节奏,展开描写,语言工整而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气势雄健,风格豪放。创作背景: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
-
六国论文体是什么
六国论文体是什么,,《六国论》属于议论文体。《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此文的开头,欲擒故纵,引出论题。六国"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的绝对优势,却相继为秦所灭,乃是决策者目光短浅,"不知天下之势"之故。随之,从当时的"天下之势"展开论述。文中反复...
-
芣苢200字翻译
芣苢200字翻译,,白话译文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得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创作背景《周南·芣苢》是周代人们采集芣苢时所唱的歌谣,应是社会比较清明、阶级矛盾比较缓和、人们尚能安居乐业的周公时代的作品。《毛诗序》:“《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
-
六国论翻译一句一译
六国论翻译一句一译,,六国论对照翻译: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