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18岁的珍妮阅读题

问题:

1.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珍妮本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可由于她的一时糊涂去偷窃,而被收入了监狱。这个打击使她在出狱后也没有马上走出它的阴影。

B.本文结构上使用了照应的手法,如前文有珍妮听见伊莲打电话,后面有电话内容的解说。这增强了情节的曲折性,可读性。

C.小说的情节简单,但却不平庸,它以设骗局、解骗局的结构模式,给我们每一个没有犯错的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D.杰森和伊莲父女俩虽然最后给与珍妮的行为以理解,但是他们仍然是现实生活中那些蔑视失足青年的代表。

E.珍妮宁愿拿出5000元津贴,也不肯为自己辩护,是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依然认为自己是个“贼”,她也认为别人都会这样看待自己。

2.文章以“最后一课”为题,有什么好处?

3.苏珊一家设计那个“骗局”的目的是什么?

4.面对像珍妮这样有犯罪前科的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呢?请结合文章和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参考答案:

1.CD

2.①点明主旨。“最后”说明这一课对于珍妮来说,是她开始新的人生的关键一课,她将影响珍妮出狱后的人生方向。②具有震撼力。它和法国作家杜德的《最后一课》同题,让人产生一种心灵上的震撼。

3.①珍妮虽然出狱了,但是她因为自己的错误而自卑,不自信,还活在错误的阴影中;②通过这一课可以帮她重塑自信,重新开始新的生活;③模拟将来她可能会遇到的质问、冷遇,可以坚强她的意志。

4.应该给予一定的理解和帮助。①像珍妮这样的青年,他们是一时糊涂犯的罪,在狱内就有悔过之心,走入社会他们一定会痛改前非的。②但是,社会上的遭遇,却可以影响他们的人生方向,假如我们都以罪犯的眼光看待他们,他们可能会继续犯罪,比如珍妮拿出5000美元时的心理。③而如果我们帮他们一把,他们就会成为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