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人教版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弟子录 〔先秦〕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相关内容
-
寡人之于国也主旨
寡人之于国也主旨,,《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写作背景:战国时期,列国争雄,频繁...
-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不吉祥,不幸,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吉利,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错误的措施就凶险。《寡人之于国也》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篇散文,作者是孟子。该文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点...
-
寡人之于国也朝代
寡人之于国也朝代,,“《寡人之于国也》朝代是: “先秦”, 这是出自于 先秦 孟子 所著的《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
寡人之于国也议论文
寡人之于国也议论文,,《寡人之于国也》记录孟子答梁惠王问所讲的几段话,主要内容是阐述孟子的王道政治理想。文章先针对梁惠王的疑问,用比喻说明凶年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然后正面论证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能使天下之民归顺。【写作素材】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孟子对...
-
寡人之于国也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赏析,,文章运用“引君入彀”的论辩方式。迫使梁惠王承队自己“尽心于国”之举,只是临时应付,不是真正爱民,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还运用“连锁推理”形式,强调了实行道要从不违农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最基本的吃穿问题入手;还指出要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进而接受教化,懂得“孝悌之义”,以解决精神文明问题,才能使民心归附,国家兴盛。文章在写作上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
-
寡人之于国也名句
寡人之于国也名句,,寡人之于国也重点句子: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3、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4、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5、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6、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8、谨...
-
寡人之于国也人物形象
寡人之于国也人物形象,,《寡人之于国也》就辛辣的嘲弄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愤怒的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实际上确实“率兽而食人”的人,是人民的灾星。创作背景:战国时期,列国争雄,频繁的战争导致人口大批迁徙伤亡。而当时既无国籍制度,也无移民限制,百姓可以随意地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乐土。哪一个国家比较安定、富强、和乐就迁到那个国家为臣民。而一个国家人民的多少也是一个国家足稳定繁荣昌盛的标志...
-
寡人之于国也234段
寡人之于国也234段,,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译文: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
-
寡人之于国也启示
寡人之于国也启示,,当一个错误的论点出现,孟子往往不急于正面反攻,而是从侧面进攻,看似是退,实则在进,百直至说服对方。本文面对梁惠王的问题,孟子是避而不答,却出人意料地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讥梁惠王。从形式逻辑上讲,梁度惠王用了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进行了一番推论:若尽心于民,梁之民应多于邻国。而孟子运用一个比喻回答了梁惠王的问题,这其中包含了一个否定的推论:“内今王未尽心于民,故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小学生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小学生,,一、浩然之气 [ hào rán zhī qì ] 释义:正大刚直的精神。出处: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译文: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指正大刚直的精神。二、守正不阿 [ shǒu zhèng bù ē ] 释义:正:公正;阿:偏袒。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出处:汉朝班固《汉书·刘向传》:...
-
寡人之于国也结构
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寡人之于国也》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已经很“尽心”了,可还是和邻国之政无大差别,“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这是为什么呢?第二部分(从“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这里主要是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盂子听到梁惠王的发问后,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投其所好地以打仗为例,引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寡人之于国也默写
寡人之于国也默写,,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
-
寡人之于国也背景
寡人之于国也背景,,战国时期,列国争雄,频繁的战争导致人口大批迁徙伤亡。而当时既无国籍制度,也无移民限制,百姓可以随意地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乐土。哪一个国家比较安定、富强、和乐就迁到那个国家为臣民。而一个国家人民的多少也是一个国家稳定繁荣昌盛的标志之一。因此,各个诸侯为称雄,都希望自己的国家人口增多。梁惠王也不例外。 [6]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据《史记·...
-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文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措施后,用“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难保民而王。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
-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文章运用"引君入彀"的论辩方式。迫使梁惠王承队自己"尽心于国"之举,只是临时应付,不是真正爱民,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还运用"连锁推理"形式,强调了实行道要从不违农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最基本的吃穿问题入手;还指出要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进而接...
-
齐桓晋文之事优质课教案
齐桓晋文之事优质课教案,,一、对话第一阶段1.对话过程齐王问霸道——孟子引导“王道”。2.孟子策略避开霸道引入正题。3.本段重点:孟子为何撒谎“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孟子撒了谎。孔子曾多次与弟子谈论齐桓、晋文,论及齐桓公就有4次,论及晋文公有1次,论及桓公股肱之臣管仲的也有11次。《孟子》中也多处记录了孟子关于齐桓、晋文事的言论。孟子“说谎”的原因或许有三。其一,孔子的大一统和尊王攘夷政治理想。...
-
鱼我所欲也扩写
鱼我所欲也扩写,,孟子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就如孟子所说的,生存,是你想要的;道义,也是你想要的。两者都不可同时获得,那么你会选择哪一样呢?孟子是这样回答的:舍生而取义者也。是呀,作为一个拥有美德的好公民,应该要放弃生存的机会来占有道义!这就是“生与义”之间的价值比较啊。与其苟且偷生,倒不如宁可失去宝贵的生命,而做出拥有正义的事。于其过...
-
周亚夫军细柳课文原文
周亚夫军细柳课文原文,,周亚夫军细柳汉朝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