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不吉祥,不幸,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吉利,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错误的措施就凶险。

《寡人之于国也》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篇散文,作者是孟子。

该文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进而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1)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2)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4)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

(5)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5]

(6)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7)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8)亦然:也是这样。

(9)无如:没有像……。

(10)加少:更少。下文“加多”,更多。加,副词,更、再。

(11)好战:喜欢打仗。战国时期各国诸侯热衷于互相攻打和兼并。

(12)请以战喻: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

(13)填:拟声词,模拟鼓声。

(14)鼓之:敲起鼓来,发动进攻。古人击鼓进攻,鸣锣退兵。鼓,动词。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15)兵刃既接: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故斗已开始。兵,兵器、武器。既,已经。接,接触,交锋。

(16)弃甲曳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曳,yè,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