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全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相关内容
-
寡人之于国也作者
寡人之于国也作者,,是孟子的弟子写的,《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原文 梁惠王曰:...
-
寡人之于国也作者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创作...
-
寡人之于国也啊
寡人之于国也啊,,《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写作背景:战国时期,列国争雄,频繁的...
-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勿”或“毋”,不要。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收敛,积蓄,约束。5、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不要。6、无通“勿”或“毋”,颁通“斑”,涂通“途”,检通“敛”等。《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
-
寡人之于国也论点
寡人之于国也论点,,寡人之于国也中心论点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整句意思是: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焉,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上文是否定陈述。出自战国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原文选段: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
-
寡人之于国也可持续发展
寡人之于国也可持续发展,,这篇文章写孟子同梁惠王的谈话。当时各国为了要增产粮食和扩充兵员,都苦于劳动力不足,所以梁惠王要同邻国争夺百姓,采取了自以为“尽心”的措施,可是目的并没有达到。孟子抓住了这个矛盾,指出梁惠王的“尽心”并不能使百姓归顺,同时提出自己的主张,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治国的根本办法。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
-
寡人之于国也 课文
寡人之于国也 课文,,1、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
-
寡人之于国也初中
寡人之于国也初中,,《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
-
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
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看罢《寡人之于国也》,眼前立时出现台湾漫画家蔡志忠所作的漫画本《孟子》中的一幅画:孟子苦口婆心地推销“仁”的学说,尊贵的君王呢?却倚在王座上酣然入梦。这实在是对儒家学说在战国时期尴尬处境的绝妙反映,虽然有点夸张。孟子从来就是以善以言辞动人闻名的。他的演说,往往能抓住谈话对力最关心的问题“诱敌深入”,使对方进入自己的思维轨道,再加以明白易懂的比喻,达到使对方心悦诚服的目的。这不...
-
寡人之于国也人教版
寡人之于国也人教版,,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弟子录 〔先秦〕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
-
寡人之于国也主旨
寡人之于国也主旨,,《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写作背景:战国时期,列国争雄,频繁...
-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不吉祥,不幸,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吉利,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错误的措施就凶险。《寡人之于国也》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篇散文,作者是孟子。该文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点...
-
寡人之于国也朝代
寡人之于国也朝代,,“《寡人之于国也》朝代是: “先秦”, 这是出自于 先秦 孟子 所著的《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
寡人之于国也议论文
寡人之于国也议论文,,《寡人之于国也》记录孟子答梁惠王问所讲的几段话,主要内容是阐述孟子的王道政治理想。文章先针对梁惠王的疑问,用比喻说明凶年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然后正面论证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能使天下之民归顺。【写作素材】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孟子对...
-
寡人之于国也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赏析,,文章运用“引君入彀”的论辩方式。迫使梁惠王承队自己“尽心于国”之举,只是临时应付,不是真正爱民,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还运用“连锁推理”形式,强调了实行道要从不违农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最基本的吃穿问题入手;还指出要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进而接受教化,懂得“孝悌之义”,以解决精神文明问题,才能使民心归附,国家兴盛。文章在写作上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
-
寡人之于国也名句
寡人之于国也名句,,寡人之于国也重点句子: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3、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4、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5、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6、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8、谨...
-
寡人之于国也人物形象
寡人之于国也人物形象,,《寡人之于国也》就辛辣的嘲弄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愤怒的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实际上确实“率兽而食人”的人,是人民的灾星。创作背景:战国时期,列国争雄,频繁的战争导致人口大批迁徙伤亡。而当时既无国籍制度,也无移民限制,百姓可以随意地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乐土。哪一个国家比较安定、富强、和乐就迁到那个国家为臣民。而一个国家人民的多少也是一个国家足稳定繁荣昌盛的标志...
-
寡人之于国也234段
寡人之于国也234段,,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译文: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