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课文的启示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写景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一是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
相关内容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6-10段论证思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6-10段论证思路,,第2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论证思路:首先要说明应有格物致知的思想来源,然后再通过其来源然后进行分析论证,最后要写出论证后对该文的想法。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他的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现实意义: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缺点是...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主要内容概括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主要内容概括,,这篇文章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教训,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学生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高屋建瓴,一针见血,语重心长,对我国学生不啻是当头棒喝,每个人都由此终身受益。扩展资料: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即实验)。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是丁肇中。这篇文章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教训,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学生应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其见解可谓高屋建瓴,一针见血;劝说语重心长。它对我国学生是一剂良药,每个人读后都会终身受益。课文节选: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
-
短诗五首的意象
短诗五首的意象,,《月夜》托物言志,塑造了“我”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的形象,表现了“五四运动”前夕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萧红墓畔口占》包含着对好友盛年而逝的惋惜和悲痛,对亡友真挚的怀念,对生命之旅深沉的感慨与反思。平淡的文字、平静的描述背后潜藏着长久的辛酸与刻骨的悲痛。《断章》一诗以两组意象构成的图景中主客位置的转换,抒发了诗人的一种哲理...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8.9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8.9段,,《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分段概括段意:第一部分(1~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即实验)。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第1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第2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3层(11~12段):指出中国学生偏于理论,轻视实验,偏于抽象...
-
说木叶主旨
说木叶主旨,,说木叶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中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阐述了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林庚所著的议论性散文《说木叶》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它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地为读者讲述了古诗中“木叶”这一意向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木叶”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最早出现在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木叶”中木就是树的意思,木叶即为树...
-
十六年前的回忆里出现的人物关系
十六年前的回忆里出现的人物关系,,1、两代人或者三代人之间的关系。2、可能是夫妻关系。3、拥有关系。《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回忆录,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
-
社戏600字概括
社戏600字概括,,我十二岁时跟了我母亲住外祖母家里地方叫平桥村临河小村庄;住户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家小杂货店我乐土:因我里得优待又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我和许多小朋友掘蚯蚓、钓虾、放牛印象深去赵庄看戏天由双喜拔前篙阿发拔篙驾着八叔航船出发了小船夹着潺潺船头激水声音左右都碧绿豆麦田地河流飞般来。赵庄大家对戏并感兴趣振作精神笑着看了半夜又回转船头航船像条大白鱼背着群孩子浪花里蹿连夜渔几老渔父也停了...
-
城南旧事推荐300字
城南旧事推荐300字,,《城南旧事》推荐书——被人们称为精神食粮,它是人们的朋友,而我今天又为大家推荐一本书《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出版于朝华出版社。书中的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比如读到英子看鱼看得自己也不由自主地模仿着鱼的模样一张一张的时候,我就不由自主地大笑起来,主人公的可爱让人很喜欢。除了有趣,这本书的内容也很神奇,能让人引起思索,比如疯子在书中竟然像正常人一样;比如疯子绣贞发生...
-
想北平选自乡风市声
想北平选自乡风市声,,《想北平》是老舍创作的文学作品。作者身处异地,在战乱的岁月中,思念他挚爱的北平。通过北平与巴黎的对比,深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眷恋之情。本文于2004年入选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一教科书。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因《龙须沟》而得名)、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生字词拼音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生字词拼音,,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zhào)1.生字注音瞭望liào缅怀miǎn 探察chá探讨tǎo 检讨jiǎn tǎo彷徨páng huáng激变jī 格物致知gé wù zhì zhī袖手旁观xiù shǒu páng guān 不知所措bù zhī suǒ cuò2.多音字埋没(mái) 埋怨(mán) 应当 (dāng) 当铺(dàng)3.形近字授予(s...
-
散文二篇学情分析
散文二篇学情分析,,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结构,感悟作者的情感。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在老师的点拨下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文章主旨。《永久的生命》(视频导入)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生命,是大自...
-
说木叶7段
说木叶7段,,《说“木叶”》第7段:写“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说“木叶”》中“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①“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它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千,雨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斥在“木”的疏朗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
-
诚实与信任部编版
诚实与信任部编版,,《诚实与信任》是苏教版第七册19课的课文,课文叙述了两位车主妥善处理反光镜被弄碎这起小事,说明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文章语言朴实,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融思想性与人文性于一体。诚实与信任的关系: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诚实与信任是一棵并蒂莲,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对人诚实自然会获得人们的信任,对人不诚实就会产生信任危机.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
-
爱如茉莉部编版
爱如茉莉部编版,,《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叙事文。课文通过叙述一对普通夫妻互相关怀、互相照顾的平常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像茉莉花一般平淡无奇却又芳香怡人。文章语言纯朴,感情真挚,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和情感熏陶的佳作。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其中,作者着力描写和渲染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展现在...
-
草房子细马感悟20字
草房子细马感悟20字,,今天,我读了《草房子》中的《细马》一章,感觉细马这种感恩父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它主要讲了,邱二爷和邱二妈虽然很有财富,但就是没有一个孩子。邱二爷于是就要了一个孩子,他就是主人公细马。细马老家在江南,说的是江南语,油麻地人都听不懂,就连老师也听不懂他说的话,于是,他就退学了。邱二妈遇到卖羊的船,买了几只,让细马去放羊,细马放羊有说不尽的快乐,他感觉大自然里所有都是有趣的。...
-
十六年前的回忆人物特点
十六年前的回忆人物特点,,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
-
呼兰河传的启示道理20字
呼兰河传的启示道理20字,,《呼兰河传》旨在批判封建主义思想对民众精神的戕害,改造国民麻木的灵魂,因为萧红早就意识到“中国人有一种民族的病态”,那就是“病态的灵魂”,于是“想改正它”,正面揭露“封建的剥削和压迫”是反对封建主义的一条有效途径。《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20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