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最后一段赏析
1、英国成为海上霸主而使香港从中国分裂出去。而从海上去则象征着步入新世纪的中国已经准备腾飞,世界将会把目光聚集在东方,英帝国只能默默地哪里来又回哪里去。
2、所以香港这百年的历史更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成长史,弱了敌人则来,强了敌人则去,香港回归更是暗含帝国主义的灭亡,以英国为首的老牌强国的落寞,更是未来世界格局的一次重新洗牌。
3、简介《别了,不列颠尼亚》是周树春等记录香港回归瞬间的短新闻。
4、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1997年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
相关内容
-
多收了三五斗万盛米行原型
多收了三五斗万盛米行原型,,“万盛米行”是甪直镇一家老字号店铺,始于民国初年,由镇上沈、范两家富商合伙经营后转殷家。米行规模宏大,有存放米食的廒间近百,是当时吴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大米行,成为甪直镇及周围10多个乡镇的粮食集散中心之一。米行的格局为“前店后场”,前面是做买卖的店铺,后面是大米加工的工场和储存粮食的廒仓。米行的河埠头当地方言叫“河滩头”,为装卸谷米的码头。一对新谷登场,这里舟船汇集,就会...
-
源氏物语读后感短文
源氏物语读后感短文,,《源氏物语》读后感《源氏物语》作为世界上第一部,也是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经久不衰,作者紫式部也被评为全球五大伟人之一。甚至有说法说中国的《红楼梦》就是受源氏物语影响和参考才被创作出来的。偶然看了《千年之恋之源氏物语》这部电影,接着看了《源氏物语》这部小说,不细细品味,只能把它视作无聊之作,记叙的无非就是一个贵族男子从小到大的风流史。千年之恋之源氏物语》也只演...
-
别了不列颠尼亚仿写
别了不列颠尼亚仿写,,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不列颠尼亚”号离去了,英国殖民地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了,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最终洗刷了.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了百年沧桑,百年抗争.中国人从来没有丧失信心,正因为有无数人民的抗争,近代中国随历次危如累卵,最终都能力挽狂澜,柳暗花明.进入二十一世纪,...
-
别了不列颠尼亚新闻特点
别了不列颠尼亚新闻特点,,(1)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第一层在写港督府告别仪式中的第三段,加进对港督府历史的追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第二层写广场告别仪式时,第六段加入"156年前一个英国舰长占领港岛,升起英国米字旗","今天一个英国...
-
中国音乐史读后感800字
中国音乐史读后感800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已看完,也和自己的老师交流过了意见。感慨很多,但由于自己的懒惰,很多东西都没有提笔写出来。全书由文字、图片、谱例组成。第一至七章为古代音乐部分,第八章为近代音乐部分,第九章为现代音乐大事记,三者有机地组成中国音乐历史长河的概貌。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从音乐艺术思想、语言、风格以及历史发展变化了系统的梳理和叙述。作者以音乐创作、音乐理论与思潮的历史发展...
-
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哪里
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哪里,,1、《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1949-1999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对外新闻 选》。2、《别了,不列颠尼亚》原文如下: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
-
国学经典给我们的启示
国学经典给我们的启示,,这次学国学让我感受到,国学的方面较广,知识无穷不尽,不是像有的人说的那样封建,而是中国上千年文化的精髓,它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三字经》、《声律启蒙》等等,这些在读的过程中,不仅琅琅上口、道理深刻,而且韵味十足。很多诗人在写诗方面,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情怀,山水田园诗派的王维、孟浩然,他们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表达了热爱生活、向往生活的思想感情。浪漫主义诗派的李...
-
红楼梦读后感六年级
红楼梦读后感六年级,,1、说不尽红楼梦,道不尽红楼梦。读完了红楼梦有无尽的回味,它是中国小说难以征服的顶峰是当之无愧的。不仅因为它较高的思想价值,还在于它非凡的艺术成就,它的博大意蕴和深刻内含。书中精彩跌宕的故事情节,细致刻画的四百多个人物无一不吸引着我。2、贾宝玉。书中的核心人物,聪明伶俐,在众多子弟中出类拔萃。他看似“富贵闲人”但终究无法自己做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和黛玉相知相爱,却被迫被骗的娶...
-
别了不列颠尼亚感想800字
别了不列颠尼亚感想800字,,作者重点剪辑了五个现场片段来回放,给人以真切而深刻的印象。又如“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最后一次(降下)”这些包含序数词的数量短语的反复强调,宣告了香港殖民统治时代的终结。还有如“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这个时间状语中的序数词,则凸显了香港回归这一人们期盼已久的时刻的降临,所带给人们的无比欣慰和兴奋。其次是基数词用得精确。或使用确数,...
-
写作素材:中国古韵经典绝唱500句(四)
写作素材:中国古韵经典绝唱500句(四),,30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0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303、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唐韩愈送孟东野序)30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30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30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30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
-
蜀道难第一段
蜀道难第一段,,原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
-
西游记读后感200字免费
西游记读后感200字免费,,1、《西游记》这部经典的文学名著,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家喻户晓了。我想不少文学家已经发表过这部名著的言论了,所以我不想对这部名著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想对其中的人物谈谈自己的想法。 在其中,我最欣赏孙悟空的勇敢机智,猪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劳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2、《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
-
别了不列颠尼亚情感分析
别了不列颠尼亚情感分析,,"蒙蒙细雨中"、"雨越下越大"是天气状况的实写,但两处用笔,写出过程,对仪式的气氛起了烘托的作用;"面色凝重",是对港督彭定康表情的实写,但在这里做交代,对"告别"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至于"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的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则将"新"与"旧"、"撤离"与"交接"、"终结"与"新生"这一主题表现...
-
别了不列颠尼亚10字概括
别了不列颠尼亚10字概括,,《别了,不列颠尼亚》概括:这篇通讯的导语部分有三个重点:一个是点题,点明了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样就赋予了“不列颠尼亚”号以象意义。二是揭示全文主旨,在港飘扬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下降,香港即将回归。三是导语结束在时间上,为通讯主体部分的时序顺序奠定基础。...
-
别了不列颠尼亚三四段语言特点
别了不列颠尼亚三四段语言特点,,语言含蓄,言简意丰。如“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里没有欢呼,没有痛骂,只是平静地叙述事实,然而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已然呼之欲出。又如“日落仪式”,英国曾被称作日不落帝国,然而其在香港殖民统治的结束标志着他在这块土地上的太阳落下了,具有象征意味。再如,文章将英国殖民统治的时间精确到年月日,就是为了希望人们铭记历史,同时表达一种在殖民统治下的煎熬与耻辱。...
-
别了不列颠尼亚二到十段
别了不列颠尼亚二到十段,,1、第一层(第1~3段),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2、第二层(第4~6段),添马舰东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3、第三层(第7~8段),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4、第四层(第9段),“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5、这篇通讯的导语部分有三个重点。一个是点题,点明了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英国王子和港...
-
改革开放30年
改革开放30年,,不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就过去了30年,在这30年中,人们遇到了许多艰辛与痛苦,但我们又一一克服,这表明中国一步步迈向成功的道路,就让我,为大家讲讲这30年的光辉历程吧!1978年至1988年,是我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在这一段时间里,中国渐渐有了市场化、经济方面一下子增强了许多,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大约有2.1%。财政赤字大约有33.3亿。在1977年年中,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重...
-
北京的春节创作时间
北京的春节创作时间,,《北京的春节》一文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