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是律诗吗
1、《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2、【赏析一】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3、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4、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相关内容
-
峨日朵雪峰之测札记
峨日朵雪峰之测札记,,《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现代诗人昌耀创作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峨日朵之雪和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通过意象之间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全诗两节。起句“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写得凝练而含蓄。它暗示了...
-
人物传记读后感400字
人物传记读后感400字,,人物传记《杜甫传》读后感杜甫,字子美,唐朝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声誉响彻中国和日本。但在这名垂青史的背后,却让我从《杜甫传》中看到了不一样的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每每读到此诗,都心下感动,生在太平岁月,自当感激先辈。但常想,若是能回到大唐,经过那乱世颠簸,一睹当时杜甫写下这首诗的心境,该是如何。5岁时,他见到了公孙大娘的剑舞,便在...
-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意思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意思,,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意思是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这句话出自《金缕衣》,是唐代的一首七言乐府。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意的小诗,它告诉人们不要注意名利,珍惜少年时光。也可以说是激励人们及时建立成就。这首诗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独特而新颖的修辞手法。一般来说,比兴手法在古诗词的开头经常使用。绝句往往以情景语言开始,然后是情感语言。...
-
花的学校200字三年级
花的学校200字三年级,,《花的学校》读后感我看了《花的学校》这本书,感触很深。文中,诗人用一颗童真的心去观察大自然,主要的就是描写自然和生命,赞美宇宙、儿童和母性。“在阵雨里绽放的五彩的野花”在诗人眼里成了一群假日里冲出校门尽情狂欢的孩子,体验到了生命的奔放,大自然的博大和美妙。在这本书里一共有十五个故事,每个故事都非常幽默风趣,精彩绝伦,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全部看完。虽然很多地方我还不是很看得懂...
-
登岳阳楼陈与义其二思想感情
登岳阳楼陈与义其二思想感情,,1、登岳阳楼(其一)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感怀家国,慨叹时势,无限悲痛和忧愁之感。2、《登岳阳楼》二首都是七言律诗。其中第一首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3、诗的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仿佛是音乐的变奏,这两句诗似乎是在重复上面...
-
登岳阳楼陈与义主旨
登岳阳楼陈与义主旨,,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主旨:《登岳阳楼二首》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创作的组诗。两首诗集登楼、观景、抒情、归途为一体,是不可分的。第一首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感怀家国,慨叹时势,无限悲痛和忧愁之感。第二首则是先对景物描写,然后再写归途,这首诗表达了北宋国亡后,作者只能观景排忧之情。《登岳阳楼》二首都是七言律诗。其中第一首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首联写岳阳楼...
-
月光启蒙的主要内容
月光启蒙的主要内容,,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月光启蒙》原名《月光母亲》,是诗人孙友田写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文章选进教材时有改动。诗人的母亲不识字,但天资聪颖,能说会唱,在诗人的童年,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在夏夜的月光下,对孩子的爱让她忘却了白天劳作的辛苦,她不厌其烦地给孩子吟唱讲述,民歌民谣滋润着...
-
谈中国诗人教版
谈中国诗人教版,,1、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个独的美一一分辨出来。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
-
谈中国诗观点
谈中国诗观点,,《谈中国诗》的观点:1、“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理由:(1)类比论证:绘画、逻辑。〔补充:中国画分工笔和写意两大派,这里指写意画。(2)举例论证: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3)比喻论证:“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2、“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蕴”“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到‘无垠’”。理由:一是“中国诗人只...
-
雨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雨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雨巷》表达了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体现着当时为数众多的知识分子内心苦闷、彷徨、孤独的时代特征。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自己心中的美好理想能够实现。2.《雨巷》中,诗人用象征性的意象及意象群来营建抒情空间,传达内心情感,并且融会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纤弱婉约诗词的艺术营养。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
-
客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客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杜甫的《客至》表达了作者乐居田园、率真诚朴、豁达喜客的思想感情。《客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作于成都草堂落成之后。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
-
蜀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蜀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作者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并寄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写丞相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这是一首游览兼咏史的诗,...
-
律诗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
律诗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律诗是近体诗,它还叫做是今体诗,也就是格律诗,其实近体也是相对古体诗所说,不过格诗和律诗是不一样的,格诗所指的是气格高古的古体诗,就是后来别人直接把律诗叫做是格律诗,古体诗的话还叫古风,现在都是会比较习惯把民国时期以前的诗称作古诗或者古诗词,其实在广义上所说古诗还叫旧体诗,它是分成了近体诗与古体诗两种,古体诗是不会受到近体诗格律所束缚的,它的形式属于比较自由的,有三言和四...
-
登岳阳楼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登岳阳楼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
-
谈中国诗人物形象
谈中国诗人物形象,,《谈中国诗》主要讲解了中国诗与西方诗在形式方面的不同,以及对待中国诗歌以及中国诗歌研究的正确态度。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
-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好多诗词都看似描写的是一些景物或者是人物,其实从深层次的角度讲,这些对景物或者人物的描写,大多都寄托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对于《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很多人对于正品都比较熟悉,那么“《渔歌子·塞山前白鹭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在这首诗中,前面两句,勾...
-
马嵬其二颔联赏析
马嵬其二颔联赏析,,颔联用的艺术手法:反衬手法。诗歌在艺术上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手法。例如:颔联中, 诗人用“ 虎旅传宵柝“ 就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 同时, 诗人还用宫廷中的鸡哨人报晓筹 “ 反衬马鬼驿的“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境跃然纸上。再如:颈联中“六军同驻马“和“七夕笑牵牛吻”成对比, 意义丰富, 耐人寻味。玄宗当年七夕和杨贵妃“密相誓心“;要“世世为夫妇“...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律诗还是绝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律诗还是绝句,,不是律诗,是七言绝句,这首绝句是来自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在杭州居住时所创作的,一共是有五首,其中第一首是比较著名的,苏轼是一零三七年出生,是宋代的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眉州眉山人士,该地现在属于四川。第一首翻译的意思是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乌云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