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观点
《谈中国诗》的观点:
1、“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理由:(1)类比论证:绘画、逻辑。〔补充:中国画分工笔和写意两大派,这里指写意画。(2)举例论证: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3)比喻论证:“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
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2、“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蕴”“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到‘无垠’”。
理由:一是“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二是“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把说理形象化,使人感到有趣。
3、中外诗都具有暗示性,只是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
理由: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
4、中国诗“轻”:“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但“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甚至“压得腰弯背断”。
理由:(1)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中国诗调较轻,比不上西洋诗调沉重(法、英、德诗调)(2)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中国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美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
5、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
理由:就诗歌的发展规律来看,中外诗歌诗相通的,就诗歌的表现手法来看,中外诗歌是相似的,而就诗歌的内容来看,中外诗歌几乎是相同的。我们套用钱钟书先生的话,也可以这样说“西洋诗并没有特别西洋的地方”。由此可见,中国诗与西洋诗是并峙的,也是交融的。
相关内容
-
包身工是什么意思
包身工是什么意思,,中国的包身工制度是近代西方资本家引进到中国的。包身工是旧中国工厂中实行的一种定期卖身的雇佣制度。 首先实行于日商在华的纱厂。 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残酷的奴役制度。 包身工一般多为农村来的女童工。 由包工头迫使他们的父母或保人接受极少的包身费,订立包身契约。 包身期间,包身工没有人身自由,一切听命于包工头,不准回家,不准到其他厂家劳动,全部工资归包工头所有。 包工头仅提供...
-
谈中国诗中心思想
谈中国诗中心思想,,《谈中国诗》主要讲解了中国诗与西方诗在形式方面的不同,以及对待中国诗歌以及中国诗歌研究的正确态度。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一字中书,著名学者、作家。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两年后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xon)学位,...
-
谈中国诗原文
谈中国诗原文,,中国诗的一般印象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个独的美一一分辨出来。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
-
谈中国诗作者
谈中国诗作者,,作者:钱钟书。《谈中国诗》主要讲解了中国诗与西方诗在形式方面的不同,以及对待中国诗歌以及中国诗歌研究的正确态度。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钟书(1910年-1998年),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192...
-
谈中国诗背景
谈中国诗背景,,背景:《谈中国诗》出自钱钟书作品《钱钟书散文》,是根据钱钟书自己的一篇讲稿节译而成,原稿为英文,是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谈中国诗》主要讲解了中国诗与西方诗在形式方面的不同,以及对待中国诗歌以及中国诗歌研究的正确态度。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梗概:《谈中国诗》出自钱钟书作品《钱钟书...
-
谈中国诗主旨
谈中国诗主旨,,《谈中国诗》主要讲解了中国诗与西方诗在形式方面的不同,以及对待中国诗歌以及中国诗歌研究的正确态度。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一字中书,著名学者、作家。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两年后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xon)学位,后又...
-
人琴俱亡名师讲解
人琴俱亡名师讲解,,教学目标:1、体会兄弟之间的至爱亲情。2、感受作品之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3、对作品之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4、体味其简洁的语言。教学重点和难点: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3、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课堂提问:同学们通过预习对《世说新语》有何认识?了解哪些?(...
-
谈中国诗问题
谈中国诗问题,,第一个问题:注意“中国诗”这个提法的隐含意义,既是“中国诗”,就是把中国的诗歌作为一个整体横向地跟“中国”以外的诗歌进行比较,那么,比较的前提是提出这个问题(中国诗的一般印象?)的人必须具有一定的中国诗与外国诗的知识,只有他同时了解一定的中外诗歌,才会产生比较的想法。试问,一个只精通中国诗歌(比如唐诗)或者一个只对莎士比亚精通的读者(中国人,或者外国人),心里没有“中外”的概念,自...
-
谈中国诗论点
谈中国诗论点,,《谈中国诗》主要讲解了中国诗与西方诗在形式方面的不同,以及对待中国诗歌以及中国诗歌研究的正确态度。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
-
雨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雨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雨巷》表达了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体现着当时为数众多的知识分子内心苦闷、彷徨、孤独的时代特征。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自己心中的美好理想能够实现。2.《雨巷》中,诗人用象征性的意象及意象群来营建抒情空间,传达内心情感,并且融会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纤弱婉约诗词的艺术营养。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
-
谈中国诗感悟
谈中国诗感悟,,在所有的爱国文章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岳飞传》。在宋朝年间,由于宋朝内部奸臣当道,导致金国-军队趁虚而入,他们烧杀掠夺,无恶不作,抢占了中原的大部分的土地。而皇帝听信奸臣张邦昌的话向金国投降,就在这时著名的爱国名将岳飞出生了。他从小因水灾失去了父亲,与母亲流落他乡,岳飞从小习文练武,熟读兵书,在母亲的教诲下他立志长大后报效祖国。一天,他得到喜讯,朝廷进行武科考试,由于他枪挑小梁王...
-
谈中国诗语言特点
谈中国诗语言特点,,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说“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这里指出了中国诗的一大特征——篇幅短小。在第四、五自然段中指出,中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里指出的是中国诗的另一特征——富于暗示性。在文章第六自然段指出,“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这说出了中国诗的又一特征——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在第七自然段...
-
谈中国诗比喻句赏析
谈中国诗比喻句赏析,,《谈中国诗》赏析:1、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这两处比喻,作者均用了暗语的手法,喻体选择了自然现象“闪电”和借用西方的短语“轻鸾剪掠”,既轻巧自在,带人人遐想,又拉近了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听众立刻就明白中国诗篇幅短小而又有力度的特点,仿佛一眨眼就过去,非常形象。第二处是和西洋诗比较来说的,仅仅谈中国的长诗...
-
客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客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杜甫的《客至》表达了作者乐居田园、率真诚朴、豁达喜客的思想感情。《客至》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作于成都草堂落成之后。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
-
中国石拱桥9,10段内容
中国石拱桥9,10段内容,,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700多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
-
中国石拱桥按照什么的结构方式
中国石拱桥按照什么的结构方式,,按照圆弧拱结构方式。《中国石拱桥》是中国文学作家茅以升的一篇文章,文章运用科学数据,以及赵州桥、卢沟桥两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了石拱桥在人类文明中的历史地位、科学含量等。平实,简明的说明语言,首先说明了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接着运用举例子,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文章抓住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
-
谈中国诗主要内容
谈中国诗主要内容,,《谈中国诗》主要讲解了中国诗与西方诗在形式方面的不同,以及对待中国诗歌以及中国诗歌研究的正确态度。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一字中书,著名学者、作家。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两年后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xon)学位...
-
蜀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蜀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作者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并寄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写丞相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这是一首游览兼咏史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