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河海不择细流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出处】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注释】

让:辞却,拒绝。择:同“释”,舍弃。就:成。众庶:百姓。明:彰明。

【译文】

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大海不放弃细小的流水,所以能成就它们的深邃;为国之君不推却百姓,就能彰明他的美德。

【赏析】

这三句话出自李斯《谏逐客书》。当时,秦灭六国已是大势所趋,为秦效力的客卿逐渐增多,影响了本国宗室贵族的权势,于是这些贵族们就借郑国间谍案发难,企图夺回失去的权势。秦王政果然下令逐客,李斯自然也在被逐之列,临走,他愤然给秦王政上了这封谏书。在谏书中,李斯以泰山、河海作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逐客”为一大失策,分析了用客与逐客对秦的利害关系,系秦国的安危、秦王的帝业于笔端,证明了客卿在秦的发展壮大过程中的独特作用。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说服力极强,深刻打动秦王政之心,而使一代雄主当即收回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