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人物
谏逐客书中因接纳客卿而成就帝业的四位国君是: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
秦穆公: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秦孝公: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秦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秦昭王: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谏逐客书》是秦朝大臣、文学家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奏议。此文先叙述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国若无客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重物而轻人。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全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相关内容
-
大秦赋李斯谏逐客书
大秦赋李斯谏逐客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
-
屈原列传12段翻译
屈原列传12段翻译,,屈原列传12段翻译: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鉴赏:《屈原列传》最主要的思想就是为屈原的身世遭遇鸣不平,抒发了一种忠心耿耿,才华卓荦,结果却遭受打击,报国无门,以致穷愁潦倒,抑郁而死的终天愤慨。对屈原的怀...
-
屈原列传678段翻译手写
屈原列传678段翻译手写,,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国君...
-
谏逐客书默写
谏逐客书默写,,1.《谏逐客书》一文开头“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这一断语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句发意振聋发聩。2.《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而且有亡国的危险,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极点的句子是“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写秦昭王加强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的句子是:“强公室,杜私门”。4.在《谏逐客...
-
谏逐客书4.5段
谏逐客书4.5段,,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2、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
-
谏逐客书23为什么不能颠倒
谏逐客书23为什么不能颠倒,,因为《谏逐客书》是李斯给秦王的一个奏章。作者先谈历史,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为例,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1、接着再谈现实,作者列举秦王的爱好,诸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以及所佩太阿剑,所乘之纤离之马等等,都是来自诸侯各国实效性首先是《谏逐客书》具有明显的实效性。2、实效,就是要讲求实用,注重效果,这就涉及到公文的目的及功能。创作背景:据司马迁《...
-
唐雎不辱使命的翻译和原文一句一译
唐雎不辱使命的翻译和原文一句一译,,《唐雎不辱使命》【作者】刘向 【朝代】西汉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
-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观点的古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是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出自《孟子》里面的《尽心章句下》,民贵君轻是被后世流传比较广泛的名言,一直经常被引用的,说的是社稷与国君都是可以更换和改立的,但是老百姓是不可能更换的,因此更重要的还是百姓,孟子说过,百姓第一重要,国家第二重要,国君排第三,因此只要能得到了民心的人当了天子,得到了天子允许...
-
邹忌讽齐王纳谏背景
邹忌讽齐王纳谏背景,,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
-
谏逐客书第一段拼音翻译
谏逐客书第一段拼音翻译,,原文第一段: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
-
谏逐客书高中课本
谏逐客书高中课本,,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
-
屈原列传虚词整理
屈原列传虚词整理,,而1、争宠而心害其能,因而2、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表示承接3、王怒而疏屈平,因而4、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因而5、楚怀王贪而信张仪,因而6、而齐竟怒不救楚,但是7、愿得张仪而甘心焉,承接8、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表目的:来9、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递进10、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承接11、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第二个而)转折却12、何故而至此 因果,因而13、而...
-
谏逐客书挖空训练及答案
谏逐客书挖空训练及答案,,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日:“诸候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日:“臣闻吏议逐(驱逐)客(客卿),窃(私下)以为(认为)过(错)矣。昔穆公求士,西(名作状)取(得到)由余于(从)戎,东(名作状)得(得到)百里奚于(从)宛,迎蹇叔于(从)宋,来(-....来,招来)丕豹、公孙支于(从)晋。此五子者,不产(生)于秦,而穆公用(任用)之,并...
-
宽容的力量阅读及答案
宽容的力量阅读及答案,,问题:1.“改过自新”的意思是: 2.在掌灯之前,国君为什么让所有将士都把头上红缨摘去? 3.你认为售票员的哪些话打动了小偷的心,他才会把钱包放在地上?...
-
六国论告诉我们的道理
六国论告诉我们的道理,,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文章开宗明义,一开始便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六国所以相继被秦灭亡,是因为他们“不知天下之势”,也就是说,如果六国的国君和谋士们明白当时天下的形势,因势利导,互相支援、共同抗秦的话,他们决不会一个一个被消灭,落个国破家亡的可悲下场。作者以自己攻读《史记》的独特感受,...
-
六国论第三段
六国论第三段,,六国论第三段: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祸患。明确:是从不赂者以赂丧,概失强援,不能独完方面论证的。...
-
曹刿论战如何评价鲁庄公
曹刿论战如何评价鲁庄公,,“鲁庄公: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曹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鲁庄公作战用曹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了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鲁庄公战后问曹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了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
曹刿论战鲁庄公人物形象
曹刿论战鲁庄公人物形象,,鲁庄公: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善于进谏,在军事上,指挥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冷静睿智,计谋出众,做事谨慎。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因为《曹刿论战》这篇文章目的在于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并通过对话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