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由,毋宁死作文
1、自古仁人志士都在为追求生于心的自由呼吁、奋斗。而生活在繁弦急管摩登时代的我们,却少了一些“五四”中的豪放不羁,多了些叛逆和浮躁:少了些热情与信仰,多的是冷漠与压抑。
2、我们缺少自由——心灵的自由。
3、或许在暗淡的日光灯下,紧闭着的房门后,杂乱的书桌前才是我们真正自由的时候,你可以任意书写感情,可以挥笔写下自已的心声,或是拿起一本最喜爱的书伏案研读,随意心的漂流。
4、我曾经有一个呆头呆脑的同桌,他有一个奇怪的习惯:每天准时的从书包里抽出一本朴素的日记本,趴伏在桌子上慢吞吞地在日记本上勾画几行小字,又闭上眼沉默一会儿,再把日记本收回包里。我询问他为什么有这么奇怪的举动。他回答我因为他的父母要检查他的日记,所以每天写日记他都会不断地揣测推敲用词用句。我不禁感叹他的自由受到如此无理的束缚,他又接着说:“所以每天写完日记后,我都会吧我真正的体会在心中默默想一遍,这是不能往日记上写的。”我又有了感触,不禁对他刮目相看,他守住了自己的圣洁之地,捍卫了最后的自由。
5、还记得叶挺将军在《囚歌》一诗中写道:“我应该在烈火终于热血中得到永生!”他放弃了身的自由,而去追求心的自由。对!身的自由被束缚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的自由遭到束缚,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束缚心的自由。
6、我憧憬高山的伟岸,感叹长河的不息,羡慕幽兰的气节,敬佩太阳的豪气,纵然我们不能摇身变作彼岸的风景,但我们依旧可以拥有它们追求自由的心。不要恳求别人给你自由,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自由,所以,请给自己留一点自由!
相关内容
-
不自由毋宁死课后答案
不自由毋宁死课后答案,,《不自由,毋宁死》课后答案:1、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与历史唯物主义意义上的自由有着什么样的相同点? 2、玻尔兹曼自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这篇演讲稿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答案:1、都是通过人们的选择行为来实现的,即自由表现为人们对行为的自愿和自为选择。2、玻尔兹曼赖以生活和工作的信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危机,他找不到一条走出困境而重新赢得事业自由的出路,因而处于一种失去自由的抑郁状态...
-
梅兰芳蓄须好词
梅兰芳蓄须好词,,梅兰芳蓄须好词:成仁取义 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春秋无义战 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大义凛然 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愤世嫉俗 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负气仗义 凭借正气,主持正义。见...
-
不自由毋宁死案件
不自由毋宁死案件,,课文《不自由,毋宁死》讲从1607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采取剥削、压制的政策。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英殖民者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企图维护其宗主国的地位。1774年,英国颁布了诸如关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司法权等法令,从政治上、军...
-
不自由毋宁死拉丁语
不自由毋宁死拉丁语,,不自由,毋宁死,汉语词语,读音是bú zì yóu,wú nìng sǐ。意思是如果失去自由,那么不如去死。源于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1775年3月23日于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中的最后一句:“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赏析:这篇演讲开始时语调舒缓,但随着演讲的进行,调子越来越坚决,言辞越来越峻急,态度越来越激烈...
-
茶馆读后感2000字左右
茶馆读后感2000字左右,,茶馆是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创作的精品,它不仅是老舍的戏剧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茶馆是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抓住了这个嘲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嘲,概括了...
-
梅兰芳蓄须意思
梅兰芳蓄须意思,,梅兰芳蓄须的意思是长出胡须不剪,《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讲述的是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蓄须明志,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陨殁,儿子要将上唇的胡须保留下来,不再剔除;母亲陨殁,儿子要将下唇(下巴)的蓄须留下来。父母俱没,则嘴唇上下胡须俱蓄,所谓“蓄髪明志”是也。二战结束前,全球范围内的男性依旧流行...
-
不自由,毋宁死的意思
不自由,毋宁死的意思,,不自由,毋宁死,汉语词语,读音是bú zì yóu,wú nìng sǐ。意思是如果失去自由,那么不如去死。源于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1775年3月23日于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中的最后一句。赏析:这篇演讲开始时语调舒缓,但随着演讲的进行,调子越来越坚决,言辞越来越峻急,态度越来越激烈。从修辞角度看,这与大量使用排比、反问、感叹、长短句交错等表达手法有...
-
不自由,毋宁死背景
不自由,毋宁死背景,,历史背景:18世纪中叶,北美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这种情况,英国政府软硬兼施,采用各种手段,力图维持它与北美殖民地的宗主国关系。殖民地某些人由于在利益上与英国有联系,主张效忠英国;有些人对未来谁来统治他们漠不关心,他们愿意向任何一方出售商品,谁给的价钱高就卖给谁。还有些人对于反抗英国感到悲观,极力主张和解。在种种压力下,北美殖民地独立的步伐始终是"慢慢吞吞、勉勉强强"的...
-
《小二黑结婚》论文
《小二黑结婚》论文,,最近看完了《小二黑结婚》这本书。它的作者赵树理,是“山药蛋”派的重要代表作家。《小二黑结婚》作于1943年春,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也是体现他的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形成主题的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品。在我看来,好的小说重在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重在真实可信。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信手拈来的调恺笔调,于诙谐中见真、善、美。由于时代的因素,大家都只看到这本书批判农村的封建和土霸权势力和宣扬普...
-
不自由,毋宁死读音
不自由,毋宁死读音,,bù zì yóu,wú níng sǐ。【解释】毋宁:同“无宁”,宁可,不如。如果失去自由、主权,宁可去死【出处】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哥哥岂不闻欧美人嘴唇皮挂着的话说道:‘不自由,毋宁死’。”【示例】哥哥岂不闻欧美人嘴唇皮挂着的话说道:“不自由,毋宁死”,……(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反义词】苟且偷生【语法】不自由,毋宁死作谓语、分句;指人追求自...
-
不自由毋宁死新罕布什尔州
不自由毋宁死新罕布什尔州,,“LIVE FREE OR DIE。”Written by General John Stark。 July 31,1809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是位于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州。绰号叫“花岗岩州”,因为本州盛产花岗岩,另外也是因为这个州比较坚守传统观念,政府非常节俭。这个州的格言是:“不自由,毋宁死”。州花为紫丁香,州鸟为紫红朱雀,州树为白桦树。新罕...
-
不自由,毋宁死前一句
不自由,毋宁死前一句,,我不知道别人将选择怎样的道路,但对我来说,不自由,毋宁死!不自由,毋宁死,汉语词语,读音是bú zì yóu,wú nìng sǐ。意思是如果失去自由,那么不如去死。源于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1775年3月23日于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中的最后一句:“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原文节选:先生们,他们说我们势单力...
-
不自由毋宁死体裁
不自由毋宁死体裁,,文体是演讲词。赏析:这篇演讲开始时语调舒缓,但随着演讲的进行,调子越来越坚决,言辞越来越峻急,态度越来越激烈。从修辞角度看,这与大量使用排比、反问、感叹、长短句交错等表达手法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使用精练而富有鼓动性的名言警句分不开,尤其是演讲的最后一句话,"不自由,毋宁死",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把演讲推向了高潮,给听众深刻的印象。这一警句当时不胫而走,深深鼓舞了人们为争取独立而...
-
不自由,毋宁死!
不自由,毋宁死!,,不自由,毋宁死,汉语词语,读音是bú zì yóu,wú nìng sǐ。意思是如果失去自由,那么不如去死。源于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一七七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于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中的最后一句: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1736~1799),苏格兰裔美国人。他生于弗吉尼亚,...
-
不自由,毋宁死的
不自由,毋宁死的,,《不自由,毋宁死》这篇脍炙人口的演说在美国革命文献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其时,北美殖民地正面临历史性抉择——要么拿起武器,争取独立;要么妥协让步,甘受奴役。亨利以敏锐的政治家眼光,饱满的爱国激情,以铁的事实驳斥了主和派的种种谬误,阐述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此,“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激励了千百万北美人为自由独立而战,这篇演说也成为世界演说名篇。没有自由,宁愿去死!连自由都失...
-
资治通鉴读后感450字
资治通鉴读后感450字,,我喜欢读历史,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很多时候我们对现实的问题或者时代的躁动不安一筹莫展,觉得我们走进了现实的死胡同,根本无路可走。这时候,我们不妨回头看看历史,接近经典的史书、阅读经典的史书、品味经典的史书,看看几千年来历史河流里古人们给我们留下的智慧。正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看看千秋万代历史伟人给我们留下的智慧和教训,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时代...
-
不自由毋宁死现代解释
不自由毋宁死现代解释,,不自由,毋宁死,汉语词语,读音是bú zì yóu,wú nìng sǐ。意思是如果失去自由,那么不如去死。源于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一七七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于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中的最后一句: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1736~1799),苏格兰裔美国人。他生于弗吉尼...
-
社戏情节概括
社戏情节概括,,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