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采用了什么的表现手法
《在柏林》这篇课文采用了抖包袱的手法将情节推向极致,前面蓄势铺垫,最后揭开悬念,点明主题: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文章短小精悍,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肉体痛苦和对人民心灵的沉重打击。其震撼力和冲击力足以使任何残酷的战争电影逊色,文字的灵魂已经超过了动作的画面。作者的笔写出了战争的血和泪,其写作的思路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开始的伏笔使读者迷惘,后来的结局令读者心头一震,足以表现出文学的绝妙。
美国作家奥莱尔的微型小说《在柏林》堪称名篇中的精品,很值得大家欣赏与体会。
它以二战为背景,以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的小插曲为故事材料,却以极小的篇幅来深刻地反映战争这个人类永恒而又沉重的话题。它那平静不动声色的叙述后面包含了一股强大的悲愤,但始终没有爆发出来,反而更有感染力。
相关内容
-
别了不列颠尼亚采用了什么手法
别了不列颠尼亚采用了什么手法,,1、 报道采用了散文笔法。开头:第一段的导语,突破了传统导语的写法拘泥,相当于一篇散文的开头。它所说“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也就是“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使用结构复杂的长句勾画了事件的轮廓,设置了悬念,产生了吸引受众的力量。该文主体,由一条线索贯...
-
桂花雨采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
桂花雨采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桂花雨》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通过回忆童年,表达了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课文的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
-
窦娥冤800字读后感
窦娥冤800字读后感,,在之前与古代文学打交道的过程以及从小受到的教育中,我们更多接触的是唐诗宋词这一类的文学作品。唐诗大多是格律诗,语言整齐而精炼,字字珠玑,具有极大的音韵美。而宋词虽然少了一些形式上的约束,也讲究炼字,短短几十字,以简练的文字来表达深远的意蕴。在粗粗了解元杂剧的体制后,我阅读了关汉卿所著的窦娥冤,它是传统的杂剧,沿用了四折加楔子的方式来叙述,楔子讲述窦端云如何来到蔡婆婆家,第一...
-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衣服和拖鞋两方面形象地写出了爱因斯坦的衣着不得体。本文写了小女孩三次遇到爱因斯坦,这三次交往可用"相撞、相遇、相邀”三个词语概括。本文并没有提及到爱因斯坦的研究工作,而是记叙了他与一个小女孩从相遇到相遇到相知相交的过程,其目的是要通过另一个角度反映爱因斯坦的伟大,以及他为了科学事业而不拘小节的精神,从而体现爱因斯坦对科学事...
-
纪念白求恩其人其事
纪念白求恩其人其事,,文章从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入手, 使读者对他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同时为全篇论述他的革命精神提出事实根据。因为白求恩当时是在敌后根据地和游击区工作,很多人还不知道他, 加之又是一篇纪念他的文章, 在论点提出之前, 非将生平事迹交代清楚不可。文章的重点既在阐述他的革命精神, 叙述生平事迹的文字就愈省愈好,这样才能使文章的主旨突出。因此, 作者用两个复句、七十多个字, 将白求恩生...
-
静女采用了哪种押韵形式
静女采用了哪种押韵形式,, 静女《诗经 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第一章“姝隅蹰”押u韵;第二章“娈管”押uan韵,“炜美”押ei韵;第三章“荑异贻”押i韵。当然,明代音韵学家陈第认为《诗经》、《楚辞》反映的是古音,不能以唐宋今音为标准随音改读来求韵脚的谐合。 他明确提出“时有古今,...
-
纸的发明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纸的发明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1.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2.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3.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4.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扩展资料:纸的发明与应用帛等书写,记录文字的材料,由于纸质轻,价格低等...
-
秋天的怀念在几年级的书上
秋天的怀念在几年级的书上,,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篇课文《秋天的怀念》。《秋天的怀念》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全文语言平淡、文字朴实,没有经过精心的编织与雕琢,但却句句含情,字字如金。...
-
幽径悲剧选择题
幽径悲剧选择题,,12.“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中的“如此”指的是什么?(2分)答案:有曲径通幽之趣,四季总有翠色在目。13.本文重在写幽径的古藤,但四、六两段中都写到其他藤萝,其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答案:四段:写其他藤萝之美进一步烘托幽径的藤萝富有特色,具有独特之美;六段:写其他藤萝的遭遇为下文写古藤的悲剧蓄势。14.本文写的是一棵古藤的悲剧,为什么题为“幽径的悲剧”?(4分)答案...
-
努力就会有收获
努力就会有收获,,一抹斜阳从窗户射进,屋中还氤氲着淡淡的花香。我望着墙上那张已经日渐泛黄的奖状,又想起了我为梦想努力的美好记忆…..小时候的我就很喜欢作文。读着其他学生笔下的春之明媚夏之灿灿秋之深邃冬至若谷,再看看自己那平淡如水的文字,我不禁低头有感,很是伤悲。妈妈视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她走到我身边,轻轻拍着我的肩膀,对我说:“既然有梦想,就为之努力。即使没有做到,也没有什么遗憾的。毕竟自己曾经努力...
-
读荷马史诗的人生感悟
读荷马史诗的人生感悟,,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它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
虎门销烟发生在哪一年?
虎门销烟发生在哪一年?,,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成为打击...
-
我的叔叔于勒是什么样的人
我的叔叔于勒是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历尽磨难,饱经沧桑,穷困潦倒,境遇悲惨,狼狈不堪的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于勒又很可怜。小说中用这样的一段文字来介绍了他,“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遗产吃得一干...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6到8段写了哪几件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6到8段写了哪几件事,,文章中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以下5件事:1、文字往来谦和待人;2、日常交往守礼敬人;3、写作言文如一;4、文风倡导简洁;5、重语文求完美。这篇课文是张中行回忆叶圣陶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文章解读:作者引用叶圣陶多次说过的用语主张:“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
-
老师您好日记100字
老师您好日记100字,,我将万般的敬意和深深的祝福编织成文字,带着我的虔诚——给您鞠躬!我默默祈望,祈望这张薄薄的信纸是只小船,载着深情的眼睛,驶进您的梦湾,守护您的劳累,给您慰藉藉……老师,您辛苦了!每当您的身影在夜幕下的窗棂中闪动,我便记起,记起神圣而古老的师道,记起一个令人枨触感叹的话题……老师,我热爱您——您,斗室中孜孜矻矻,励精笔耕;您,静夜中秉烛苦读,拥坐书城;您太多太多的辛劳与委屈,...
-
纸的发明去掉极大地行吗
纸的发明去掉极大地行吗,,不行,它之所以加点,就是因为它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造纸术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没有纸的时候,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竹片、帛等物品上。后来人们还发现了用蚕茧和麻可以造纸。最终是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并传播到全世界,促进了世界历史文化的发展。作者通过《纸的发明》向学生们介绍了“纸”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纸的优缺点。表明了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
与妻书可以分为几部分
与妻书可以分为几部分,,全文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段),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第二部分(第2、3、4段),是信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心情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第2段开头一句“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是全文的纲。烈士在这段里先简单地阐述“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道理。然后下面用两段文字,一...
-
荷马史诗给我们的启示
荷马史诗给我们的启示,,《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荷马史诗》被称为“希腊的圣经”。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伊利亚特》叙述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希腊人为夺回海伦,组成十万联军,远征特洛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