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写作顺序
大自然的文字分别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属于按照空间顺序。
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1、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采用这种顺序。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方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常采用这种顺序。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除此之外还有:从特点到用途、从一般到特殊,从原因到结果等等。总之,只要明确了不是时间和空间顺序,一般都是逻辑顺序。
相关内容
-
幼时记趣鞭的意思
幼时记趣鞭的意思,,鞭:鞭打。《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1763~1825以后)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小说。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
-
大自然的文字三年级
大自然的文字三年级,,《大自然的文字》是2010年6月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伊林。本书主要讲述了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以及其中蕴含的知识和生活的智慧。《大自然的文字》一书是以《大自然的文字》一文作标题的儿童读物,除第一篇的《大自然的文字》外还有另外几篇文章,层层深入介绍自然,清晰简明,这是一篇文字浅易生动、富有趣味的科普性说明文,其写作意图在于引导孩子们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从大自然中...
-
小石潭记写作顺序
小石潭记写作顺序,,《小石潭记》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从作者发现小潭“心乐之”,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
-
海上日出写作顺序
海上日出写作顺序,,《海上日出》是按照太阳升起的时间顺序写的,文中作者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时间顺序描绘了不同天气下日出的景象。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海上日出》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易于学习。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中国当代文坛巨匠。其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
-
桃花源记测试题
桃花源记测试题,,阅读《桃花源记》,完成题目。1.解释下列括号内的词语。(1)(复)行数十步:(2)屋舍(俨然):(3)(具)答之:(4)此中人(语)云: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答案:1.(1)又、再 (2)整齐的样子 (3)详细 (4)告诉2.(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见鸡鸣狗...
-
大自然的语言写作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写作顺序,,1.《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的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2.标志性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到了秋天等。《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作者主要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从整体看,文章的思路是:自然现象──物候、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的意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提倡加强物候观测,争取农业丰收。这样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
-
北京的春节写作顺序
北京的春节写作顺序,,《北京的春节》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写得最详细的是:腊月、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四个部分,略写的有腊八、小年和正月十九。这样写详略得当,突出了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体现出了北京人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
-
端午日阅读答案六年级
端午日阅读答案六年级,,《端午日》阅读题目:1.第一段主要描写了哪三个场面?在原文上用/划分层次。2.这是一篇端午日赛龙舟场面的短文,全文紧扣________________,展开思路。3.全文三段文字,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4.归纳这三段的段意。5.文章提及了茶峒人端午日哪几种习俗?《端午日》参考答案:1.第一个场面(开头至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写茶峒人倾城而出到河边观看划船。第二个场面(划船的...
-
富饶的西沙群岛2一5自然段
富饶的西沙群岛2一5自然段,,《富饶的西沙群岛》2一5自然段,按照海面、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富饶的西沙群岛》作者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来写的。课文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可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
-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四年级下册阅读答案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四年级下册阅读答案,,其实,这种“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这些 “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
-
大自然的文字阅读答案四年级下册
大自然的文字阅读答案四年级下册,,题目:19 .本文介绍了哪两类大自然的文字?各有什么突出特点? 20.“蜘蛛网” 这一意象在画线语句中多次出现,请简要赏析其妙处。21.作者在介绍:土地上的文字时重点介绍了哪两种石头?期意是什么? 试题答案:19.两类大自然的文字: -是天空大书上的文字,二是大地上的文字。特点:天空大书上的文字可以让人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大地上的文字是一-本很有趣的书。20.用“...
-
大自然的语言2段说明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2段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第一部分:说明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第二部分:话题转到农业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第三部分: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第四部分: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创作背景1963年,竺可桢与宛敏渭共同编写的《物候学》一书即将出版,为了迅速普及这门学科知识,作者写了此篇以介绍物候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小品文。此文最早以《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为题...
-
自相矛盾评课优缺点
自相矛盾评课优缺点,,《自相矛盾》评课优缺点这是一篇古文言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寓言所蕴涵的道理简单明了,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感到有些困难枯燥。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不仅力求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在上课伊始我就明确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
济南的冬天写作顺序是什么
济南的冬天写作顺序是什么,,《 济南的冬天》作者是按空间变化顺序写的。该文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
-
包身工按照怎样的顺序叙写
包身工按照怎样的顺序叙写,,包身工按照时间顺序叙写,明线是描写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 突出表现了 包身工命运的悲惨,暗线是讲包身工制度之所以能存在的原因,无情的揭露了当时半封半殖社会下的黑暗 新闻材料是指具体的关于数字的材料,这是作者通过大量调查而得 而背景材料则的关于包身工所处的环境,遭遇等各方面的描写。《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6月上海《光明》月刊创刊号,是作者仅有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但在我国报告...
-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阅读答案四年级下册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阅读答案四年级下册,,基础练习第二题答案示例:学校体育馆的功能可多了,我们可以跑步,可以打乒乓球,可以打羽毛球,还可以练哑铃、练双杠,甚至可以组织一场篮球比赛。基础练习第三题答案1.大网亿万台电脑2.文字图像声音万水千山世界各地的电脑上原文: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谈论“入网”“上网”的话题,你知道他们所说的“网”是怎么回事吗?其实,这种“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你可以想象一...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5段写作顺序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5段写作顺序,,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在按空间方位的顺序介绍事物的同时,又运用了时间顺序,使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碑的四周栏杆、碑的正面题词和背面碑文、碑身的装饰以及大碑座四周的浮雕。作者再次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突出了主题,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现了 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是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的阐述...
-
爬天都峰的写作顺序
爬天都峰的写作顺序,,“《爬天都峰》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依次写了爬山之前、爬山时、爬山后。课文描写了在假日,“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主题:本文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顶的事。爬山前,作者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