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通假字

一.通假字

1.及仇雠已灭 “雠”同“仇”,仇敌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

二、一词多义

1.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

2.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3.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

惧其不已,告之于帝(上报,报告) 自告奋勇(表明,要求)

4.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与其所以失之者(代词,它)

其后用兵(代词,那)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

5.与

与尔三矢(给)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求!无乃尔是过与(语气助词,通“欤”)

尝与人佣耕(介词,为,替)

与其所以失之者(连词,和)

6.易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

或未易量(容易)

以乱易整(代替)

寒暑易节(交替)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

请其矢,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省略句

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

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4、被动句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四、古今异义

1、至于

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

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

2、从事

古义:官名

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

3、人事

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人情事理

4、所以

古义:……的原因

今义:因果关系连词

5、与其

古义:和他

今义: 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创作背景

欧阳修进入政界后,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社会上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危机越来越令人不安。到了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李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侵扰西北边镜,屡败宋军。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针对当时的敝政,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耽心五代惨痛历史即将重演。而宋太祖时薛居正奉命主修的 《旧五代史》 又 “繁猥失实”,无助于劝善惩恶。于是自己动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 《新五代史》。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