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张翰典故
1、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而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却因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不能回去。“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2、作者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他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自己也没有办法。其表达的意思是,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引出第三层的意思。
3、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相关内容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江南游子指的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江南游子指的是,,1、词中的“游子”指词人辛弃疾;2、辛弃疾,原籍山东历城,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现在宦游江南,故称“江南游子”。创作背景辛弃疾从二十三岁南归,一直不受重视,二十六岁上《美芹十论》,提出抗金策略,又不被采纳。宋孝...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景特色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景特色,,此词上片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下片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意象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意象,,上片写登赏心亭所见,以及他在亭中临眺时的情景和感触。起首两句,用挺拔而又宛转的词句写出了一种阔达的境界。在古典诗词中,江水总与愁联在一起,“水随天去秋无际”包含了愁,却未说出,接下去的三句,点出了“愁”字和“恨”字,因为“玉簪螺髻”般的青山引起了他登临的愁恨。青山引发了辛弃疾的愁思,而他却说“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把顺序颠倒过来。这种“倒卷之笔”在此处可以使词作变得遒...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最后一句的红巾翠袖代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最后一句的红巾翠袖代指女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创作背景:辛弃疾从二十三岁南归,一直不受重视,二十六岁上《美芹十论》,提出抗金策略,又不被采纳。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将...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的作者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的作者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
-
辛弃疾词两首里的典故
辛弃疾词两首里的典故,,以《摸鱼儿》为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中的“长门事”,指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因嫉妒被废,迁住长门宫。陈阿娇为了想重...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典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典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典故:第一个典故:原词是“休说鲈鱼堪脍炙,尽西风,季鹰归未?”张翰,字季膺,他因不愿卷入八王之乱的争斗,秋风吹来之际,思念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认为人生贵在不受功名利禄的拘束,遂辞官归乡。辛弃疾在这里用了“休说”一词,是反用这个典故。是说自己不会因为思念家乡故土而归隐田园,终老山林。作者的反问,意在表明:恢复中原的雄图大志还未实现,我是...
-
辛弃疾词两首用了哪些典故
辛弃疾词两首用了哪些典故,,以《摸鱼儿》为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中的“长门事”,指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因嫉妒被废,迁住长门宫。陈阿娇为了...
-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下面一起来看看辛弃疾这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赏析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词篇。这首《水龙吟》词,上片大段是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江景。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意思说,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楚天”的“楚”,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水随天去”...
-
多收了三五斗为啥生活还艰苦
多收了三五斗为啥生活还艰苦,, 《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先生的短篇小说,从河埠头的万盛米行粜米到街上购物,不同的处所,不同的场景,讲述了旧中国农民丰收成灾的悲惨命运。小说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江南一群农民忍痛亏本粜来,在丰年反而遭到比往年更悲惨的厄运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旧中国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农村急遽破产的现实,预示着农民必将走上反抗的道路。小说表面写的是当年的收成较往年好些,南方水乡佃...
-
辛弃疾词两首典故及用意
辛弃疾词两首典故及用意,,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在这两首词中,写到的历史人物有:张翰、许汜、刘备、孙权、刘裕、南朝宋文帝、拓跋...
-
听听那冷雨题目理解
听听那冷雨题目理解,,1、这篇文章是作者身居台湾听雨有感所写,正如文中所述,躲不过整个雨季,由雨所思,所悟,所感,雨又是中国江南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之一,”听听”使用通感的写作手法,更进一步的描述了作者心中所感,”那”是远指,含义丰富,而”冷”字饱含作者对祖国大陆的浓浓的眷恋,对不能回归故土的深深惆怅以及伤痛。2、主题:作者表达出浓浓的乡思,淡淡的乡愁,拨动着读者的心弦。3、他的散文《听听那冷雨》抒...
-
纣王杀比干典故
纣王杀比干典故,,纣王杀比干比干(公元前1092年——前1029年),沫邑(今河南淇县)人,商代贵族,商朝第十五代王太丁(文丁)帝的儿子,十六代王帝乙的亲弟弟,末代王帝辛(商纣王)的叔父。据《孟子杂记》载:“王子干,封于比,叫比干。”可见,比干本名干,因受封于比(今山东省曲阜一带),故名比干。按照商朝的继承法,长子继位,次子分封,比干既是受封的王,又同时担任当时商朝最高的政务官“少师”。比干是商代...
-
一字之师(典故、出处、释读)
一字之师(典故、出处、释读),,唐代僧人齐己,对诗文很有兴趣。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要。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释读】改正一个字...
-
病入膏肓(典故、出处、释读)
病入膏肓(典故、出处、释读),,病入膏肓这则成语的膏肓是古以膏为心尖脂肪,肓为心脏与隔膜之间,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意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缓,便专程派人去请来。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他的病变成了两个童子,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缓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
-
管窥蠡测(典故、出处、释读)
管窥蠡测(典故、出处、释读),,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很有才能,但经常讽刺汉武帝因而只担任太中大夫等小官,没有得到汉武帝的重用。他写一篇《答客难》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他把自己与苏秦、张仪比较,他认为有才能的人不能管窥蠡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与节操【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释读】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
-
谈虎色变(典故、出处、释读)
谈虎色变(典故、出处、释读),,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说:从前一个曾被老虎咬伤的农夫深知老虎的厉害,一次他听说老虎在外地咬伤了人,周围的人听了十分吃惊,而他则惊慌失色。因为他有被咬的亲身感受,研究学问的人要获得真知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出处】宋《二程遗书》卷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