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三首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书写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谊的作用。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背诵优秀诗文50篇。

(3)基于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交流,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2.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部编2018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它由三首古诗组成,涉及描写秋天的景物。《山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第一句赞美了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第二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苏轼对刘景文的鼓励。《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并掌握汉字笔画和结构;但需注意:字的结构和生字归类。

(2)基于阅读:进入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古诗一般借助注释能读通诗句,但对于通篇理解诗意还有一定难度。老师还需引导学生关注课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文,从而体会诗人所表达地情谊。

(3)基于口语交际:学生已经养成了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的自信。与人交流时还需要注重倾听。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径”、“斜”、“橘”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的读音,正确书写“寒”、“霜” “橙”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秋天的美丽景色。

3.正确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默写《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