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冉有记录见于孔子既是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相关内容
-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译文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它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颤颤...
-
季氏将伐颛臾翻译简短
季氏将伐颛臾翻译简短,,译文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它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颤颤巍...
-
季氏将伐颛臾的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的翻译,,译文: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颛臾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颤颤...
-
季氏将伐颛臾而谋动干戈于内邦 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而谋动干戈于内邦 翻译,,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
-
我心中的孔子600字
我心中的孔子600字,,孔子,名丘,字仲尼,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里记录的孔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经典语录,相信大家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他的教育方式是每个人支持和一直在学习的。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注重请教"的教育和学习方法,至今适合所用人去使用。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
中国第一位全职教师_孔子
中国第一位全职教师_孔子,,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KungTze。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即语录体散文集及《五经》中。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
-
文章盖世孔子困于陈蔡什么意思
文章盖世孔子困于陈蔡什么意思,,很多人都想知道文章盖世,孔子困于陈蔡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在陈、蔡两国边境创办了“孔夫子驻马店教学基地”,宣扬他仁孝治国的理念。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是鲁哀公三年到六年之间,具体来说就是鲁哀六年。现在的陈国就是河南和安徽交界的地方,而蔡国是河南的驻马店一代。这个故事主要是讲了吴国去攻打陈国时,楚国想邀请陈国的孔子去本国的发展,但是受到了陈、蔡两国的...
-
寓言两则两小儿辩日
寓言两则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极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则清晰可见、...
-
《雨中登泰山》原文
《雨中登泰山》原文,,《雨中登泰山》李健吾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
-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300字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300字,,1、通过阅读并理解《两小儿辩日》我们发现故事中的两个小孩有着善于观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而孔子则有着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态度。2、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汝知非吾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无论是知识再渊博的大学问家,尚且有不能解决的问题。遇到不知道的问题时要实事求是,知识是无穷尽的,别人知道的事情自己未必能知道...
-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翻译】孔子去东方,遇间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一个小孩儿说:“我认...
-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我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
-
季氏将伐颛臾爱的意思
季氏将伐颛臾爱的意思,,此文开篇直奔主题,季氏将要对颛臾发起进攻,冉有、季路来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展开军事行动。”孔子回答得很直接,很明显,孔子反对季氏侵略颛臾,理由充分,态度也很坚决。听到孔子的质问,冉有不得不为自己进行辩护,他说:“是季康子想要发兵,作为家臣,我们也不希望他这样做。”冉有急于为自己开脱,于是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季康子身上,但是孔子没有就此作罢,继续说“冉有啊,古时的史官周...
-
季氏将伐颛臾高考考吗
季氏将伐颛臾高考考吗,,《季氏将伐颛臾》高考不一定考,但属于高考必考篇目之一。《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篇,文中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及治国策略:“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是选自《论语》中的一篇散文,文中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
-
季氏将伐颛臾相的意思
季氏将伐颛臾相的意思,,《季氏将伐颛臾》是选自《论语》中的一篇散文,文中记述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全文虽由对话构成,但语言流畅,富于变化,有浓厚的论辩色彩。译文: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它的国君当作主...
-
子路曾皙冉有文言知识梳理
子路曾皙冉有文言知识梳理,,子路曾皙冉有文言知识如下:1、写曽皙答话时的动作比较详细,子路等三人回答问题表述志向时,曽皙正在鼓瑟,表现他志向高洁,淡泊功名,突出他与子路等三人相异之处。2、曽皙的言志与其他人不一样,他没有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自己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4、加之以师旅,古:泛指侵略的军队,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5...
-
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的观点
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的观点,,对曾皙说的那段话,从积极方面理解,认为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有人认为曾主张消极避世,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主张,故而与点。这个我不是很同意,看看就好。首先,孔子没避世消极,他只说去海外,也许海外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第二,在教学生面前,主张避世,不是给学生立...
-
侍坐教案全国一等奖
侍坐教案全国一等奖,,课文鉴赏说明: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整体感知: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这一部分,孔子向学生问志。但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孔子一出场,就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可见孔子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