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20分钟微型课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2、读出标点、句段的停顿  

3、读出文言虚词的语气  

4、读出文章情节内容的意味  

5、积累文言字法词法句法  

教学重点:  

1、文言虚词语气的把握和诵读  

2、由文言虚词的语气推断人物心理  

教学原则:以学生诵读为主要课堂活动,以教师点拨控制为主导,以诵读启发学生思维为训练主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读文:教师范背一遍文章,学生齐读两遍,教师听音,纠正字音。(在读、听中进行字音教学,省时高效)男生齐读,女生合书听,默译,女生读,男生亦然。(听译训练,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感知能力,为下面的译文打下基础)  

二、译文原则:字求其训,句索其旨  

二把法:  

1、把注释搬上课文  

2、把问题,提给老师、写在纸上交给老师或写在黑板上  

(本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问中,教师决定点拨的重点)  

三、讲文多媒体展示:课文中“通假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固定用法、重要句式”的课件,学生做笔记,教师针对学生口语提出的、写在纸条上黑板上的问题补充讲解。(由于时间关系,多媒体展示环节可放到自习课或晚自习,课上只对提问进行点拨)  四、作业在笔记本上整理多媒体展示的文言文字法词法句法。  

第二课时  

一、诵文——教师点拨示范  

师诵第一段,要读出“也、焉耳矣、亦然、何也”中粱惠王的自夸、指责的语气。  

学生齐读,体会以上文言虚词的读法。  提问:从这几个文言虚词读法上看,梁惠王当时的心理是什麽样的?  

多媒体展示:  

孟子见梁惠王{三次}  

第一次: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第二次:梁惠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对曰:“贤者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第三次:课文提问:孟子三次见梁惠王,三次关系的远近不同,请同学们概括一下都是什麽关系?  

明确:朋友、主仆、君臣。  

提问:第三次既是君臣关系,孟子还敢不敢向梁惠王直接谈“王道”思想?明确:不敢。  

提问:孟子运用了什麽方法劝谏?明确:设喻。  

提问:那麽,此时梁惠王和孟子的心理各是什麽样的?  

明确:梁惠王:自夸、指责;孟子:晓自身安危,运用婉曲方式劝谏。  

二、诵文——学生自主学习  

(一)把学生分成四组,课文按2——4、5、6、7段分成四部分,每组承担一部分。经过组内集体诵读后,推选一人示范诵读,一人揣摩孟子心理,一人补充点评。  

(二)教师分部分展示多媒体课件,点评、朗读、背诵。  

择喻(2——4段):好战走或或则何如?  (讲述平缓绘形)  

诱入:不可直------耳是------也。  

(脱口迟疑)  

欣慰:知此无望----------也。  

(少许感叹,少许畅快)  

5段、也①句末语气词,表判断或肯定疑问②句中停顿③副词,片刻例:“来也匆匆”;读音Уě开口响亮  农谷也池鱼鳖也  山林材木也(肯定)  是-----也(判断)王道之始也  

(多些感叹,多些畅快)  

6段、矣①语气词,表完成“了”②表感叹③表命令请求;读音yi低沉摇曳  

宅树桑衣帛矣  

畜有时食肉矣(感慨未之有也  田有时无饥矣之极)(畅快之极)  

教义不负戴矣  

提问:“未之有也”,与“未有之也”读法的区别?  

点评:“之”既是前置的宾语,又有舒缓语气作用,重音停留在“有”上,表现了畅快之情。  

7、焉:语气词(感叹强调畅快总结)读音yan平稳满足  

食人食------检非我也,岁也  

对比饿莩------发类比非我也,兵也  

无罪岁,斯------焉!  

三、梁惠王的心理  之始:养生丧死无憾  

(距离小,要达到)  

王道之成:衣帛食肉不饥不寒梁惠王  

(前景美,吸引人)  

之阻:罪岁(相对照,愧疚生)  

四:孟子的“文气”  

提问:为什麽在“战喻”和“王道之阻”语段不用或少用语气词?  

明确:“战喻”是叙述,描绘形象,而语气词长于感情的抒发;“王道之阻”是对梁惠王的指责,照应开头。对梁惠王的指责,孟子运用了对比、类比、整句,更显气势,并且形成短促有力的语流。  

提问:文中“王道之始、之成、之阻”中,“也,矣、焉”三个语气词的顺序颠倒,可以吗?  

明确:不可,因为“也”表示轻快感情(《醉翁亭记》中20多个“也”字写“乐”),“矣”表感叹、畅快升级,“焉”字一般用于满足式的感叹畅快,有总结强调的作用。这样用,反映了孟子谈话内容的层次感和思想感情的加深。  

提问:有人评论:“谈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请你总结一下,本文是如何体现这种文气的?明确“

1、文言语气词的分层运用

2、排比、对比、类比、整句的运用  

六、作业:想象式翻译课文,补上梁惠王和孟子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