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囿

园囿:园林。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意思是毁坏良田来营造园林,使人民断了衣食来源。

《孟子·滕文公下》是儒家经典《孟子》中的一篇。《孟子·滕文公下》创作于前372年-前289年,隶属于先秦散文。作品通过孟子和其他人交谈的语录来讲明道理,形象生动。这一篇较完整地体现了孟子的历史观。

孟子的目光在上溯历史的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状况看得十分透彻,他概括为“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孟子·滕文公下》),紧接其后,是对与儒家思想最相对立的杨墨两家的批评斥责,由此可窥见,当时的不同学术派别间争论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学术上的差异,更为重要的是治理天下的方法上的差异。孟子在对古今事实的参详中,发现了治乱交替的规律,并当仁不让地主动承担匡正天下正道的重任,自剖心迹道:“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