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译文

《兰亭集序》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相关内容
-
三月桃花水仿写
三月桃花水仿写,,三月桃花水仿写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风铃,轻轻地走过村庄?是什么光芒,像一匹美丽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轻轻流淌,一路唱着欢快的歌曲奔向远方。岸边的柳树刚刚发出新芽,一阵微风吹过,柳枝随风飘荡,如同小姑娘们在梳理自己的长发。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哗啦哗啦”敲打着有节奏的音乐;那缓缓流淌的河水,是在和刚冒出头的小草谈心;那小...
-
兰亭集序12段
兰亭集序12段,,《兰亭集序》1、2段:文章第1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先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
兰亭集序书法作品
兰亭集序书法作品,,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兰亭序》是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也是中国书法的代表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行书的完全成熟,在书法史上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历代书法家无不把它奉为至尊,把它当成临摹学习的范本。除了书法艺术的高超以外,《兰亭序》的文字内容也非常的优美,被列入高中语文教材,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习过。《兰亭序》...
-
周亚夫军细柳中以备胡的以是什么意思
周亚夫军细柳中以备胡的以是什么意思,,1.用;拿:~少胜多。晓之~理。赠~鲜花。2.依;按照:~次。~音序排列。3.因:何~知之?。不~人废言。4.表示目的:~广视听。~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前。~上。三日~后。县级~上...
-
兰亭集序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文言字、词、句教学,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2、品味文中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3、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3、领会作者“乐”、“痛...
-
我的家乡二年级作文精选
我的家乡二年级作文精选,,我的家乡在丽水,这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被称之为“浙江绿谷”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有万象山、处州公园、还有防洪坝,其中我最喜欢处州公园。因为那里的音乐喷泉很有趣。每当音乐开始时,喷泉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一会升高一会下降,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每当秋天,我们这里会盛产桔子、莲子、西瓜葡萄等水果,让我们大饱口福。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包香喷喷的饺子,我一看到就会馋得直流口水。...
-
兰亭集序二十个之字
兰亭集序二十个之字,,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③“请京,使居之。”“之”代指处所,表示“那里”。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之”,此,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2.“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
-
兰亭集序成语
兰亭集序成语,,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公元353年4月(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7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
-
春日之晨作文600字
春日之晨作文600字,,早晨我醒来,揉揉睡意蒙眬的眼睛,外面月影婆娑,似乎还在夜晚。推开窗,一阵音乐传来,那是蛙和蛐蛐合奏的交响乐,在迎接春天的到来。抬头一看,圆圆的月像一个玉盘,挂在深蓝的天空。我尽情呼吸,多么新鲜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慢慢地,太阳公公起床了,轻雾妙曼,给早晨添加了一种神秘。远远地,有公鸡打鸣,正凝神听时,忽然,一只小虫子跳到我的鼻子上,像是提醒我,该上学了!上学的路上,雾慢慢散...
-
兰亭集序800字
兰亭集序800字,,《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
-
兰亭集序42人
兰亭集序42人,,公元353年暮春之初的3月3日,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2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酒会。他们面前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水,水面上飘着一只有两耳的椭圆形酒杯,酒杯顺着清淸的溪水漂流而下,漂到谁面前,谁就拿起一饮而尽,并要借着酒兴饮诗咏怀,这就是盛行于汉魏至南北朝时期一种独特的饮酒习俗——曲水流觞。这次酒会留下了大批诗作,王羲之也在酒酣...
-
兰亭集序34段
兰亭集序34段,,《兰亭集序》3、4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暂,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先用两个“或”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 怏然自足”,却“不知老之将至”。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
-
兰亭集序有感
兰亭集序有感,,《兰亭集序》雅而不涩,浅而不俗。文中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简单地说,《兰亭集序》一文,“死生亦大矣”是主旨,而“兴尽悲来”是主线 。摆脱了各种俗务的纠缠,邀集自己的新朋旧友,来到一处山水胜地,或游赏或吟咏或畅饮,那真是一种难得的快乐。面对自然美景,人会感到一种由衷的愉悦与兴奋,一种解放感、自足感会油然而生。对于那些善感的心灵更是如此。暮春时节,草长莺飞的江南美景本来就足以...
-
兰亭集序赏析
兰亭集序赏析,,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先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接着写兰亭...
-
兰亭集序欧阳修
兰亭集序欧阳修,,《兰亭集序》作者不是欧阳修,作者王羲之。《兰亭集序》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
-
李商隐锦瑟表达什么
李商隐锦瑟表达什么,,李商隐的《锦瑟》,要表达的便是对人生总体情境的难以名状的感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以锦瑟起兴,锦瑟是全诗的背景音乐,诗人在锦瑟无比哀怨的音乐中,生发出对整个人生伤感莫名的感受。北宋史学家刘颁在其《中山诗话》中说:“李商隐有《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名也。”青衣就是奴婢,也就是说,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个奴婢,这首诗是追忆李商隐与“锦瑟”的一段感情...
-
兰亭集序作者
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303年—361年) [1] ,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353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355年),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于金...
-
兰亭集序二
兰亭集序二,,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公元353年4月(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7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