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特别喜欢春天,春天总给人希望和欣然的感觉,春天来时,温度上升,空气清新,阳光和煦,万物勃发,一切欣欣向荣,多么激动人心!尤其是生活在北方以后,这里冬天的寒冷和阴郁总让我有些畏惧,也因此使我特别盼望温暖季节的到来,想想吧,每年春节过后,春天带着温柔的风儿悄悄北上,她的衣衫轻轻一拂,人间到处是芳菲,何其美好醉人啊!该来的总是要来的。年年三月间,就在人们对季节的更替习以为常、不大注意的时候,园子里总会悄悄绽出点点生机,并一点一处加深着放大着,如果仔细找呢,似乎也找不到什么,草还是那片草,枯黄着,趴伏着,无精打采;树还是那排树,少叶无绿,萎靡不振,但你就是感觉得到,你就是知道今天跟昨天不同,明天又会跟今天不一样。这种感觉让你心里暖暖的、痒痒的,很舒服,又坐立不安,让你想打开窗户,跳起来,咯咯地笑,大声地喊,想狂欢,甚至想在没人看见的时候,在草地上打上几个滚,使劲表达自己欣喜的心情,表达感觉到春天的这种狂喜!春风荡漾的时候,桃花自然笑吟吟地来了。

校园里,桃树枝头吐出花蕾叶芽,娇嫩可爱,教学楼的前后,马路的两侧,夹杂在柳树和别的树种之间,这里两株,那里三棵,苍褐色的树身、些微泛绿的枝条,落满了桃花,仿佛一夜之间,天上的花仙子们都下凡来赶集了,她们在树枝上拥挤着、欢闹着、歌唱着、舞蹈着,带来铺天盖地的繁华似锦,强有力地吸引着我这样的花痴。你看那园中,桃花烂漫,桃芽新嫩,红霞绿雾,缤纷艳丽,清风一过,花枝摇曳,落英缤纷,美景如画,令人叹为观止,真是东风吹开花千树,占断春光惟此花啊。我们这里的桃花,树型美、花蕾多、花色鲜、花姿美,盛花时候,云蒸霞蔚,奇妙无穷,与园中的草地曲径、楼台长廊、假山奇石相呼应,桃树桃花更显得花繁叶茂、生机勃勃。

为了看得过瘾,我和家人还去过郊外一处桃园,那里的桃花开得更是惊人,放眼望去,无边无际尽是桃花,开放的桃花简直可以称得上轰轰烈烈,气势恢宏。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哪里是花呀,那简直就是花的集会、花的海洋、花的天地、花的世界。

桃花烟雨柳浪新,柳浪桃花烟雨寻。寻寻觅觅桃花里,里里外外桃花林。她的自然、丰美、热闹与和谐,激发了人们多少美好情感,唤醒了人们多少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啊!我想就是那些平日里最不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人,也会在这样的情景中产生出多彩而丰富的联想和思绪吧!桃花,这春天里美的精灵,她来到世间,哪里是开花,简直是要命的一般,竟漂亮得这样端庄、美丽、娇艳,这样多姿多彩、活泼浪漫,勾人魂魄。

她横枝优雅闲适,斜枝潇洒豪放,曲枝温柔婉约,直枝庄重威严,实是树树有不同、枝枝皆各异,花与树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富有生趣,其色彩之美、姿态之美、风韵之美,真叫人忍不住捶胸顿足、咬牙切齿地喜爱!古人说:花以形势为第一,得其形式,自然生动活泼。桃花即是如此,花开时节,怎能不痛赏一番桃花就这么白白地放过?不痛赏,怎能体味花树之妙意,怎能对得起这美丽的花儿和季节、对得起自己和家人?桃与桃也是不同的,猛一看去,似乎都是一样,其实不然,就花来说,她或深红或浅粉,或单层或重瓣,颜色不同,花形各异,花苞花朵,姿态妖娆,趣味盎然,真是让人赏心悦目、迷醉忘返。碧桃,嫩枝深红带绿,花朵儿重瓣,颜色淡红,花心里的花蕊探头探脑、娇娇怯怯,嫩如小姑娘,惹人怜爱;千瓣白桃,花朵儿重瓣,白色,干净素雅,好似大家闺秀,端庄稳重,使人敬仰;千瓣红桃,花朵儿重瓣,粉红色,邻家女孩儿一样,妩媚可爱,让人亲近;洒金碧桃,花重瓣,大部分花朵为白色或微带红丝,花瓣上有红色条纹,或一枝上花有红有白,或一朵花上有红有白,长圆形花瓣,花枝红褐色,京剧里的刀马旦一般,大胆热烈,活泼欢实花开时节,树染胭脂,枝挂红霞,翠彩相间,千姿百态,一切的一切,美得不可言表!爱花的人当然不止我一个,普天之下,爱花的人多得像花儿一样,数也数不清,就是我们学校,每次看花,身旁也有人驻足赞叹,但我可以这么说,似乎她们还没有我这样的执著,因为身边的观花之人,总是去了又来、来了又去,末了总剩下我一个站在那里,呆呆地瞧。

每每看到我站在花前树下时的表情,我丈夫总会提醒:赏花是件赏心悦目的高雅事,求你别这个样子好吧,看上去一副贪婪的嘴脸,很不协调啊!我当然看不见自己的模样:把我说得如此不堪,我哪有?!他也总会笑着说:瞧,居然也有你这样的爱花之人!恶狠狠地,好像你要吃了她们。有一回他说,你是个花痴啊?我说:花痴又怎样?他笑说:花会让你看掉的,不信?明天你再来,她就没花了,统统让你吓跑了。我说:我这样爱她,她应该开得更好,报答我的相知相惜之情。

他一撇嘴:是吗?要是我这样看你,你受得了吗?早把你恶心跑了!我笑:赏花是件赏心悦目的高雅事啊,你这样说,还哪里有高雅啊,再说,女人如花,人面桃花,花花相映,你在享受埃。桃花自然是美的,可在我们国家,桃这种植物,倒不是什么稀罕之物,相反,她生长得太普遍了,简直可以说是太普通了,似乎每到春天,中国大地处处可见她的身影,但她普通虽然普通,却也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你绝不会将她与别的植物混为一谈,当她灿然开放的时候,你会一下子就喊出她的名字,熟捻中带着固有的惊喜,仿佛看见自己的老朋友,感觉亲热而亲切,热情而温暖,好花啊!寒冬刚刚过去,桃花就善解人意地出现在人们面前,慰籍你那颗被寒冬弄得伤感忧郁的心,虽然花期不甚长,但她积极健康,颇有点豪爽与体贴劲儿,来得正是时候。也许就是因为她的普遍和普通,我们赋予了她很多的东西,对于中国人来说,桃花花海深处,有着中国文化中迷人的一方净土,她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了大量的桃花以外的人文意义,这也是中国花卉与文化的巧妙结合吧。

想起少女时代,读诗人崔护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读罢,就喜欢上了这诗里的特殊味道和它后面的人物故事,人面桃花,都是娇艳粉嫩,二者相互映衬,分不清哪个是女孩儿、哪个是桃花儿,美丽而羞涩的小姑娘、浪漫而多情的大诗人,在美好的春风里偶遇,产生了一个曼妙故事,进而留下一首著名诗词,让后世的一个不知名的少女,为之赞赏感叹、悠然向往并记忆至今,对此少女来说,影响不可谓不大矣。

此诗还使我对桃花产生了注意和喜爱,更妙的是,我的家就在一所大学里面,而校园一向就有养花植草种树的传统,我们居住的地方,自然也是花草树木繁盛,颇有一些世外景致,让我那一点少年愁绪有了一个依托、发生、泼洒和消长的平台。后来,家里买了《红楼梦》,更是害了我,读红楼,就喜欢读那些悲悲切切的文字,淌一些莫名其妙的泪水,读至林黛玉因为错疑贾宝玉,正自生气,可巧又遇饯花之期,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情怀,弄了一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感花之散落到伤己之飘零,做葬花辞悲己,我也跟着伤心哽咽,拿小手绢儿揩拭眼角: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何其悲伤苦痛!后来,又读林黛玉所作桃花行,依然愁云惨雾,哀哀欲绝,害得我陪贾宝玉掉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唉,铁石心肠儿也断了。

让我悠然而心向往的,有《桃花源记》,这也是少年时代学过的一篇古文,作者以他丰富的想像力,创造了一个远离人世的理想境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个理想境界,通过作者的笔墨,写得又真实又虚幻、又优美又闲适,那种与世隔绝的安静放松、淡定从容的生活方式,给了少年时代多愁善感、易喜易怒的我多少浪漫的想像和向往!至今我对这篇文章无法忘怀,虚幻的桃花源,明明是假的,可又那么迷离恍惚、若现若隐、真实自然、生动优美,一切如在眼前,好像某一天,如若我有胆独自驾着小舟,也会驶进那里一样。想那桃花,她来到世上,自然生发,自然成长,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本无这许多人为的烦恼,更想不到我们这些俗人会以她的名目,生出这无穷尽的花样来。有人说:中国文学从一开始就没离开过花木虫鸟。

是的,看中国文学发展,以花木虫鸟作为描写对象,通过象征、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创作的以自然花木虫鸟为题材的作品,比比皆是,其中更有佳作,而这些作品,由于文人墨客的歌咏传颂,本来为大自然产物的花木虫鸟,通过文字的传播,频繁而深刻地与特定的人、物或场景发生密切关联,其后果就是,在中国人的意识中,产生自然物与人物诗意结合之情结,情结之深,直至它成为民俗化的理念,扎根在中国人的生活生命当中才罢,表现出中国特有的艺术作品的情趣和魅力,这项结合,不单使文学作品更生动亲切富于艺术感染力,也丰富了人们对花木虫鸟的欣赏内容和层次,更使自然物登上大雅之堂并流芳百世,如以兰表示品性的高尚、以桃形容女人的娴淑、以菊表达为人的清高、以荷表现做人的清白、以竹表现做人的贞静虚心、以松柏展现为人的宁折不弯,等等等等,这些作品的出现,导致大量本身没有任何意念的自然之物,承载和传递了人类赋予它的各种各样的思想和情感信号,使人们一见到她们,就能联想起人们赋于她们的各种形象和性格品行,也即人化的自然之美。在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中,桃,也不单指自然的桃花树种,简单地说,她的果实,蕴含着美满长寿之意,她的花朵,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娴静,此外她还蕴含着辟邪逐鬼、吉祥如意、祁福祁寿的文化意义,千百年来,桃早已扎根在老百姓心中,是人们心目中神圣的吉祥物,桃花,嫣红娇艳,占断春光,她那美丽如画的形象、火热鲜活的氛围,创造了一个真实与幻想交错的新意象,提升了人们精神生活的至上境界,她派生出的喜庆、热烈、美满、和谐、繁荣、幸福、自由等含义,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人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这就是桃情结在中国人血脉中流淌不息的根本原因。家中拥有一处小院,不需大,桃花树下,摆开一桌数椅,邀上三五好友,丢开俗务,呼吸新鲜的空气,赏鲜花,品清茶,体味春天之美好和欣然,无拘无束,畅所欲言,领略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独特情趣,品味一番物我两忘的滋味,这就是现而今许许多多中国文人,不,也许包括了许多忙碌而烦恼、浮躁而苦闷的商人、官员、农民等等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之最愉悦的、最享受的、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存境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