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开始讲读古文了。之前先通过现代游记让学生初步形成了有关游记的相关印象,有了相对具体的 感知,然后在理解古人的游记作品便有了相对的基础,因而会变得容易了。

整个单元共四篇,唐、宋、明、清各一篇,作者皆为大家。第一篇为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永州八记之一,极其经典的一篇游记,也是中考篇目之一,所以讲解宜细。为了达到让学生更好理解的目的,布置预习时我留了几个作业:网上搜集柳宗元资料和有关本文的介绍,提取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部分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预读课文,重点注释回归原文,划出疑问;思考本文是否和你已知的游记文章相类似。三个预习作业各有侧重,或想指导学生如何搜集使用资料,或是让学生具体熟悉课文内容,或是学会比较分析,在已知中学习未知。

第一课时,我先回顾了常考的或者说基础的有关柳宗元知识,名、时、地、评、作等,板书于前。然后根据情况请了三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同学们介绍的五花八门,他们每说一点,我尽量根据他所说概括一下角度,最后针对他们所讲明确了与语文学科有关的几项,指导他们明白如何整理有关资料(家世、身世、仕途经历、功绩等),让他们明白了古人不应仅是 纸人-------机械的活在几个知识点上;而是活生生的。尤其柳宗元被贬永州前因后果,王叔文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失败原因及后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柳宗元被贬永州时的境遇,也有助于理解文章情感。

为了养成学生综合思考的整体意识,我又加了学生已知的有关刘禹锡的回顾,同时也加了柳宗元再次被贬的原因和被贬后所做的一系列改善民生的举措和四年后英年早逝的史实,让学生比较全面的感知这个人的人格魅力所在,也为后来学习范仲淹、欧阳修等埋下伏笔,也使这个人立体的活了起来,效果不错。我一向赞同“文如其人”,相信笔为心灵之舌,所以经典文章必详解作者。

第二课时,疏解文义,理解内容;品析美点,感悟情感

主要问题:字词理解不准确,囫囵吞枣。

主要有以下字需注意点拨提示:

1 一词多义类   以(卷石底以出、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而(潭西南而望、乃记之而去)为(全石以为底、为坻)

2词类活用     西行、下见小谭、空游、影布石上(布理解最不准,多人理解为倒映;追问了一句  可改为影映石上吗  才使学生注意到了体会意境和语境)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环合、凄神寒骨

通过自读 提问----教师检查,明确学习古文的基本要求:字字落实,积累重点字词

讲解主要围绕两个问题:

1柳宗元少年有成,并非没见识,为什么一个小潭会令他如此心动?引导学生具体感知小石潭独特特点。

2如此奇美景色你最欣赏哪一点,为什么?打开思路,或手法,或意境,品析亮点。

3既然景色如此动人,柳宗元又为何不流连忘返,而是仅仅记之而去呢?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潭境与心境,潭与人的和谐统一,更好把握作者心声,理解文章主旨。

(如此美丽的小石潭,恰如如此多才多情的我柳宗元,可惜潭美少知音,我情重却遭贬,这情景又怎一个“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