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连续学习29《剪枝的学问》。你们明白采访吗?在哪儿看到过?学生交流。有一个小朋友听说王大伯是一个种桃能手,他赶忙去采访了这位种桃能手,并把采访的过程写了一篇作文。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看看这位小朋友去了几次桃园,什么时候去的?
二、通读全文,理清层次。
1;交流板书:冬季 剪枝春天 桃花盛开夏天 桃子挂满
三、学习第一次采访。
1.先来看看第一次采访的情形,读读书,想想我看到了如何样的情形?我有什么收成?
2.自由读书划句子,同桌讨论讨论。
3.交流:指导朗读。
(1)读剪枝的话,该如何读?谁来读我的话,我什么缘故着急?是呀,看到王大伯剪去这些枝条,我内心会想些什么?谁再来读好这句话。
(2)关于我的疑问,王大伯是如何说明的?谁来读一读王大伯的话。“你别看……”
(4)你信王大伯的话了吗?没有怀疑吗?小作者也和我们一样,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这叫将信将疑。以后同学们要联系课文明白得词语。
这是小作者第一次采访,现在请两位小朋友来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读叙述的部分
四、学习第二次采访。
一个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难道剪掉那么多枝条,来年确实能结出许多桃子吗?小作者回家老想不通,第二年春天一道,他赶忙来到王大伯的桃园,这次他没有遇到王大伯,但却把看到的景色给拍了下来,你们想看吗?
1.看桃园美景。
2.你觉得这桃园美在哪儿?读读书上的句子,交流交流,体会拟人句和比喻句。
3.看着满树的桃花,小作者内心充满了期望。引读——“希望着这……”
五、学习第三次采访。
1.作者的期望实现了吗?桃花确实变成桃子了吗?自由读读第五小节。
2.交流看到的情形。
3.再读王大伯说的话。你明白了这话中包含什么道理?完整板书:减少 增加
减少了什么?增加了什么?
小作者想到那个地点,赶忙要去采访这位王大伯,可王大伯不在,同学们,你们能临时演一下王大伯,同意小记者的采访吗?
教学设想:文章按情况的进展顺序,依循“生疑-----释疑------明理”的线索,紧扣题目叙述。我创设了如此一个情境:将文章看作是一位小记者的采访稿,小作者一共去采访了三次,每次的收成差不多上不一样的。第一次:看到剪枝,产生疑问;第二次:看到桃花,充满期望;第三次:看到桃子,明白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