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名家名篇大家谈。( 回顾七年级学过哪些文言文,接触了哪些作家作品。)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文豪- -陶渊明,并且来学习他的一_篇脍炙人口的作品《桃花源记》。

二、检查预习

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

陶渊明( 365~42 7 ) , -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诟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 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拨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2、识记生字词:

豁(hu)然开朗俨(yan)然阡(qian)陌垂髫( tiao)诣(yi)太守刘子骥(ji)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对课文的感知,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 朗读的设计如下:

一读: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

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此处提出要求:”须要读得 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可少-字。柯多-字,不可倒一字,柯牵强暗记。”一-朱熹语)

三读:请班上朗读课文好的同学有感情的读。并请其他同学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几句话概括-下。

2、分小组细读课文并自己试着疏通文意。( 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3、每一小组派-一 名代表质疑,全班答疑,教师参与。

4、集体逐段朗读,“开火车”翻译,贯通文意。

5、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分组讨论,明确: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开端,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第二部分(第2、3段)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和经历。第三部分(第4段)结局,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未果。第四部分(第5段)声,写桃花源无人问津。

四、布置作业

1、初步背诵课文。

2、抄写并识记字词、对译课文2、3两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