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四月的意思指的是四月过后的闰月。在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每月的天数是依照月亏而定的,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但是平年的12个月总天数要比公历总天数少11天,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周期365天5小时48分46秒(即回归年),于是历法规定每隔两年或三年,就必须增加一个闰月来补上这大约一个月的差。

因此农历的平年有12个月,闰年有13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就叫做闰月,闰月在几月之后就叫做闰几月。

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公历)与阴历年(农历)的矛盾,防止阴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而产生的。每当阴历月份没有中气,则设置为闰月,而月份没有中气的情况,多出现在四五月份,所以在闰年中,闰四月和闰五月的次数最多,闰九月和闰十月较少,闰十一月、闰十二月和闰正月出现的概率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