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以败血症、肠炎为主的疾病。由于可以感染人、多种家畜以及野生动物,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的研究地位。2015年6月,我院接收一例虎皮鹦鹉突然拉血便死亡的病例,通过沙门氏菌PCR快速鉴定为沙门氏菌感染。

虎皮鹦鹉沙门氏菌的诊断 死亡鹦鹉解剖前

虎皮鹦鹉沙门氏菌的诊断 死亡鹦鹉解剖前

  1 发病死亡过程

  宠主来院要求鉴定该鹦鹉死亡原因,描述该虎皮鹦鹉突然死亡,肉眼观察该鹦鹉仅肛门处有大量血便。解剖观察,肝脏质地脆、有片状黄色坏死灶;胰腺轻微出血;肾脏较脆;十二指肠后端及盲肠出血严重;其余脏器正常。寄生虫检查排除球虫。

虎皮鹦鹉沙门氏菌的诊断 大量血便

  2 细菌分离

  无菌采集病死鹦鹉的肝、脾等组织接种于血平皿,37℃培养18~24h后观察。从肝脏中分离出溶血小菌落,接种至麦康凯平皿上长出无色透明菌落,接种至亚硫酸铋平板上长处带金属光泽的黑色菌落。经革兰氏染色,该菌为阴性杆菌,初步判断为沙门氏菌。

虎皮鹦鹉沙门氏菌的诊断 病死印务剖检图

  3 PCR鉴定

  3.1 细菌DNA摄取

  细菌DNA提取采用热裂解法,即将各取150μl检测菌液、沙门氏菌标准株菌液和水(阴性对照)于离心管中,100℃煮沸10min后,1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为DNA模板。

  3.2 PCR反应

  检测沙门氏菌的特异性PCR引物为P1:5‘-ACTGGCGTTATCCCTTTCTCTGGTG-3’,P2:5‘-ATGTTGTCCTGCCCCTGGTAAGAGA-3’。

  3.3 电泳分析

  取5μlPCR产物直接经1%琼脂凝胶(含0.5μg/ml溴化乙锭)电泳,在凝胶成像仪中观察结果并拍照。检测菌样出现沙门氏菌特异性条带为587bp,表面该菌为沙门氏菌。

虎皮鹦鹉沙门氏菌的诊断 电泳分析结果

  4 药敏试验

  以为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该菌接种于血平板,贴上药敏纸片,37℃培养24h,观察结果。本菌对庆大、丁胺卡那、氟苯尼考、诺氟沙星敏感。对先锋霉素、青霉素G钠、头孢曲松、氟哌酸、痢特灵、阿莫西林等耐药。

  5 鹦鹉沙门氏菌的防治

  5.1 鹦鹉沙门氏菌病的治疗

  OP 诺氟沙星每,10-20毫克/千克体重,分3次口服。

  链霉素,每日100到200毫克/千克体重,分2-3次口服。

  5.2 鹦鹉沙门氏菌病的预防

  (1)带菌鸟和健康鸟隔离饲养。一定不能用康复鸟做种鸟。

  (2)鸟笼鸟舍鸟窝要经常消毒。可用0。1%的过氧乙酸喷雾消毒,也可用5%漂白粉或84消毒液或5%的火碱对鸟笼周围环境消毒。

  (3)雏鸟开食后预防用药,用呋喃唑酮每日10毫克/千克体重,分3-4次口服,连用3天,连续使用不得超过五天,以免发生中毒。

  6 讨论

  6.1 国内有报到沙门氏菌感染各种珍稀珍禽,并引起较大经济损失。本次鹦鹉死亡迅速,临床仅仅出现血便,而从肝脏分离出沙门氏菌,说明该菌已造成全身败血症、严重的肠炎,符合该病临床症状。

  6.2 感染沙门氏菌的症状为:幼鸟嗜睡,食欲消失,胎毛蓬乱,喜躲在昏暗处,缩颈,眼半闭,翅膀下垂,呆立不动,腹泻。粪便初呈乳糜样,以后变为白色,肛门周围胎毛常沾有粪便,有时见肛门被粪便堵住,肛门沾满粪便的病雏鸟在排便时常发出尖锐呜叫声。此外常常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大多数死亡。此外,依禽种的不同,也有较典型的病症。如灰鹦容易有关节炎,肉芽肿皮肤炎,蜂窝织炎,腱鞘炎等慢性病变。吸蜜鹦鹉则有较高的死亡率。小鹦鹉、金丝雀(详情介绍)易有眼睛症状。

  在传统的沙门氏菌鉴定方法中,常规鉴别培养基分离和生化鉴定程序复杂、时间较长;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成本较高、操作复杂;沙门氏菌A~F多价0抗原检测会因该菌发生S-T-R变异,丧失了正常的0抗原,而不能被血清凝集或出现自凝现象,造成假阴性。本次采用PCR方法对沙门氏菌组氨酸转运操纵子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具有特异、快速、简便、灵敏等的优点。因为检测细菌的核酸,所以该方法有着准确性较高的优点。虽然该方法在家畜、家禽等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但这是首次运用在鹦鹉沙门氏菌病的检测中。

  目前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其产生耐药性的机制较多,如产生灭活酶和钝化酶、改变药物作用靶位点、通过生物膜产生耐药性、外排泵产生耐药性、甲基错配修复系统突变、可移动基因元件接到耐药及耐药基因的散播等。因此,药敏实验对该病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避免盲目用药、产生耐药性。本菌的耐药谱相对较窄,给用药提供了较多的选择性。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卷中,尤其在污水、土壤、感染动物的排泄物中。无锡的6、7月正值梅雨季节,加之宠主刚从外地买入该鹦鹉不久,其免疫力有所下降。因此快速分离鉴定细菌,同时结合药敏实验结果,合理的预防性用药,及时进行笼舍消毒,是避免鸟类发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