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变质肉类的4个方法

辨别变质肉类的方法

1.颜色变深

新鲜的肉表面有光泽,颜色均匀。新鲜猪肉呈红色或淡红色,脂肪洁白;牛羊肉颜色鲜红,脂肪大多颜色发黄;禽肉皮肤为淡黄色或白色,肉色白里泛红。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由于肌红蛋白被氧化,肉色会逐渐变成红褐色。颜色越深,可食性越低。而当肉表面变成灰色或灰绿色,甚至出现白色或黑色斑点时,说明微生物已经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这样的肉就不能吃。

2.表面发黏

新鲜的肉外表微干或湿润,切面稍潮湿,用手摸有油质感,但不发黏;而肉变质以后,由于微生物大量滋生,会产生黏性代谢产物,造成肉表面发黏,甚至出现拉丝。肉类表面发黏是腐败开始的标志。

3.弹性变差

新鲜的肉质地紧密且富有弹性,用手指按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贮藏越久,肉里面的蛋白质、脂肪会逐渐被酶分解,肌纤维被破坏,所以肉会失去原有的弹性,手指压后的凹陷不仅不能完全复原,甚至会留有痕迹。

4.有异味

新鲜肉具有正常的肉味,而变质的肉由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被微生物分解,会产生各种胺类、吲哚、酸类、酮类等物质,因而有明显的腐臭味。

变质肉类的危害

据研究,每平方厘米内的微生物数量达到五千万个时,肉的表面便产生明显的发粘,并能嗅到腐败的气味。肉内的微生物是在畜禽屠宰时,由血液及肠管侵入到肌肉里,当温度、水分等条件适宜时,便会高速繁殖而使肉质发生腐败。肉的腐败过程使蛋白质分解成蛋白胨、多肽、氨基酸,进一步再分解成氨、硫化氢、酚、吲哚、粪臭素、胺及二氧化碳等,这些腐败产物具有浓厚的臭味,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有些变质食品中的有毒物质含量少,或者由于本身毒性作用的特点,并不引起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往往可造成慢性中毒,甚至可以表现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食用腐败变质、霉变食物除了可以引起急性中毒外,还具有极其严重的潜在危害。

如何确保肉类的安全?

1.尽量选择新鲜肉类食用与火腿肠、罐头等已加工肉类食品相比,要多食用新鲜肉类,尤其应首选冷却肉,其次是热鲜肉和冷冻肉。与这些新鲜肉类相比,火腿肠、罐头等肉类食品中复合磷酸盐、防腐剂、着色剂、淀粉等添加剂一旦超标,会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

2.生鲜肉要在4摄氏度的温度下保藏,并用保鲜膜包裹如果购买量较大,需长期放置,最好是冷冻保藏,以确保肉的卫生质量。一旦发现肉及肉制品有味变质,要立即处理掉,以免被误食或污染其他食物。生鲜肉要在4摄氏度的温度下保藏。

3.进行烹调时,操作人所用的案板、刀具等一定要清洗干净同时肉类要生熟分开,以免交叉污染。心、肝、肾等内脏器官是畜禽体内容易发生病变的部位,一定要煮熟、煮透才能食用。

4.不要在没有卫生防疫检验合格证明和从业人员体检健康证明的小摊小店购买熟肉、涮火锅,或消费肉类菜肴。

5.不要在外消费烧烤肉类食品以烤牛羊肉串、烤鱼和烤鸡翅等为主的烧烤食品,由于肉类在高温下直接燃烧,被分解的脂肪滴于炭上,再与肉类蛋白质结合,产生“苯并芘”强致癌物,危害食用者身体健康。

6.保持手部卫生,常洗手。在做食品之前、制作之中以及制做之后,餐前便后,处理生禽畜肉和生鸡蛋后等均要洗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