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庄园6月21日答案最新是什么正确2022年(夏至到啦!猜猜古人最初是靠什么来确定二十四节气的)

点击查看【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2022年(今日已更新)】

送走了紧张忙碌的芒种,转眼已是夏天的第四个节气——夏至

古代历书《恪遵宪度抄本》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时,太阳对北半球的人们特别慷慨,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一年的最北端——北回归线。这天北半球白昼最长,正午日影最短,在北回归线上会出现“立竿不见影”的现象。

《墨妙珠林(卯)·夏至》 清乾隆 张若霭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01 测日影,定节气

二十四节气中,夏至、冬至是最早被确立的。早在公元前7世纪,先民们就通过观测日影,确定了夏至节气。

古人测量的方法是“立竿见影”,即​在地上竖一根竿子,在正午时测量其影子的长度。这也就是最简单、最古老的测天仪器——圭表

《夏至​致​日图》,引自《钦定书经图说》。图绘羲叔受帝尧之命,于夏至日用土圭测表影,以确定夏至的时间

圭表由两部分组成,直直竖立的杆子叫“表”,平放的尺子称“圭”。圭沿南北方向放置,上面带有刻度。

正午时分,表的影子就落在圭上,每天正午时的表影长度都不一样。古人将一年中表影最短的一天定为夏至,表影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而两个夏至,或两个冬至之间的时间,就是一年了。

北京古观象台圭表,摄影:景训

​02 数九消暑的“夏九九”

俗话说:“不到夏至不热,不到冬至不寒。”夏至拉开了高温酷暑的帷幕。

民间有数九消暑的“夏九九”,在我国南北方都有流传。以夏至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九九八十一天过去,则暑去凉来。跟冬至开始的“冬九九”对比鲜明。

​ 《卖葵扇》,选自19世纪清代外销画《市井三十六行》,图绘广东地区夏季卖葵扇的小贩

如南方江苏镇江市的《夏九九歌》:“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出如洗浴。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上床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暑消​加​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墼,音“击”,炭墼即炭饼)

《卖冰》,选自清《老北京三百六十行》。图绘老北京盛夏时节,卖冰人从冰窖批来冰块,再推车沿街售卖的情景

​再如北方宁夏彭阳县的《夏九九歌》:“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饮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大汗遍身流。五九四十五,头戴草帽走。六九五十四,乘凉找荫地。七九六十三,睡觉盖被单。八九七十二,半夜盖夹被。九九八十一,修​炕​莫迟疑。

九九数完,是阳历九月上旬的白露时节,夜里已经有明显的凉意了。

03 阴阳转换,节欲定心

古书《三礼义宗》提到夏至有三意:“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

“日行之北至”前面已有解释。

“阳气之至极,阴气之始至”则是说,夏至时阳气达到顶点,同时阴阳发生转换,阳气盛极而衰,阴气开始萌发

十二消息卦,对应农历十二月的阴阳变合消长。夏至所在的五月卦象为五阳在上,一阴初生

​在阴阳相争,互相转化的时节,为了躲避过盛的阳气,也为了保护初生的阴气,对人们此时的行为也做出了规范

据《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

《礼记·月令》关于仲夏之月的记载。图为明代李上林撰《礼记摘注》书影

​此时人们要斋戒,居处要遮掩身体;不急躁,不为声色娱乐,不冒进;饮食口味要淡薄,不要过度讲究;要节制欲望,安定心气

04 心静自然凉

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度夏的方式。

古诗中写到盛夏,绝少描写炎夏的火烫​炙​人,多得是桐荫芭蕉,倦眠清睡,这是炎炎夏日中,最好的享受。如下面几句: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

“南北两松棚,细细吹清香。堂中无长物,独置湘竹床。我睡​仆​亦休,睡觉谁在​傍​。”(陆游《​薄​暑》)

“空斋数点黄梅雨,添得芭蕉绿满庭。”(吕徽之《夏景》)

《山亭纳凉图》(局部) 明 周臣画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

古人则深知“心静自然凉”的道理,所以才在夏居生活中寻求清倦与慵舒,排除心中杂念,以与酷暑取得情绪上的平衡。

“竹床睡起无余事,风送荷香正启樽。”此时小酌一杯,也是极享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