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发生在哪个国家?刻舟求剑的故事,你知道吗?

如果用成语来描述这则故事,就应该从故事的背景入手。首先是当时人们对船夫所持兵器的误解,认为这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行为,但事实并非如此。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却有人指出船夫把剑扔在了船上。从这样一则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对船夫所持兵器的认识,也能够看到一个历史的局限性。

1、故事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仍然以诸侯国的分封为诸侯,各个国家之间互通有无、相互兼并,形成一个割据势力。而在这个时候,各国为了争夺霸权而互相争战。当时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很大的贫富差距,各个国家之间实力悬殊,而国内局势却很不稳定,使得各诸侯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战争很是频繁,这使得人民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与外族为敌。而当时我国人崇尚武勇以求强胜、弱肉强食的思想又渐渐使一些人产生了对国家政权构成威胁之感。

2、春秋战国时期有过这样一个时期,即西周晚期到春秋初期,中国处于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之间有一段时间。

在那个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了严重影响。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君主才有资格使用兵器,其他的人都没有资格使用兵器。因此,也不存在刻舟求剑一说。虽然在当时有这么一则成语“不识文曲者为虎痴”说这样的话会产生误解,但这样的行为在古代并不少见。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种说法,那就是船夫的手拿一把剑扔向了大海中。这应该是战国时期较为常见的情况吧?

3、当时社会是相对稳定的,各个诸侯都在积极进取做一些对外合作的行为。

我们都知道,越王勾践,就是一个“对外扩张”的典型代表。他以霸主自居,不择手段与吴国结成联盟,成为诸侯国中的一员。当时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实力远远超过了他自己。如果有一个强大的诸侯相帮,就会形成“霸业”。而楚国是一个比较弱小的国家,因此在对外关系上,只能以弱称霸。越王勾践和吴国之间发生争霸以后是处于和平期,但并不是一帆风顺。

4、春秋早期还没有战争和战事发生时,也不存在“刻舟求剑”这样的成语。

从这则成语来看,即使在春秋初期,吴国人之间的战争和战事也没有发生。这也就意味着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早期。此时的楚国还在楚地无休止地侵略他国,即使对越开战,楚国境内的百姓也并未受到战争和战事的波及。也就是说,无论在那个年代,都不可能有如此多人用手中的武器去战斗或战事了。所以不存在“刻舟求剑”这样发生在楚国和吴国之间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

5、这个时代与战国时期相比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就是人们普遍有一种重文轻武的思想,虽然到了战国时期,整个社会中仍然没有出现武夫的存在。在社会中,武夫仍然是最主要的角色。他们虽然在行动上是被禁止、被看不起的,但在思想意识上确是绝对服从的。我们能明显看出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