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视频)

  

如何正确判读地形部面图?


  判读地形剖面图 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看端点.在等 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数值和等高距 大小,读出剖面线两端点的海拔(范围).二 看极值.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剖面线经 过区域的更大值或最小值(范围).三看拐点 (弯曲).根据拐点判断沿剖面线地势的起伏 状况.四看疏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 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 等高线间隔中相等的地方表示坡度均匀.  

怎样解读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主要地形有哪些?


  如何看等高线地图  面对地图看, 上北下是南,左西右为东,地图方位已辨明 。  地图符号颜色识别:  绿为林地蓝为水, 地貌、公路棕色绘,其它符号都用黑。  等高线显示地貌特点:  等高闭合是规律,弯曲形状象现地; 线多山高线少低, 坡陡线密坡缓稀。  等高线显示地貌原理:  由底到顶,高度相等;水平切开,垂直投影。  地貌识别:  山顶凹地小环圈, 区别要看示坡线; 山顶短线向外指, 凹地短线向里边;  山背曲线向外凸, 山谷曲线向里弯; 山背凸棱分水线, 山谷凹底合水线;  两山相连叫鞍部, 高低两组等高线; 群山相连更高处, 棱线称为山脊线。  地形起伏判定:  总观地貌形态, 辨明各处高低; 区分上坡下坡, 沿线编号注记。  四种地形地物分布规律:  山成群,形似脉, 小山多在大山内; 先抓大山做骨干, 记了这脉记那脉。  上游窄,下游宽, 多条小河汇大川; 河名顺着河边写, 流向流速看注记;  桥梁渡口有几处, 深度底质要熟悉。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左图为“我国 *** 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下图右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示等高线分布可知,河流大多自南向北流;因该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降水季节变化小;其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而北部等高线分布稀疏,南部等高线密集,所以北部坡度比南部平缓。故选C。  小题2: *** 南北大约跨1′纬度,而1°的纬度对应的距离是111千米,那么1′纬度对应距离约是1.9千米。故选B。  小题3:图中等高距是1米,而与P等高线相邻的等高线数值712米,根据等高线的分布规律,所以P地的数值为713米。故选C。  

怎样解读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主要地形有哪些?


  可以看等高线的疏密来判断山峰的陡峭程度   如果密则山坡陡,反之,则平坦。   另外也可以看出山峰的高度。看是否存在峡谷或其他地貌。   在地图上,把陆地表面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   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标准面上,并按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等高线的特性有:(1)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地面点,海拔高度相同。(2)在同一幅图内,除了悬崖以外,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在图廓内相邻等高线的高差一般是相同的,因此地面坡度与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成反比,相邻等高线水平距离愈小,等高线排列越密,说明地面坡度愈大;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愈大,等高线排列越稀,则说明地面坡度愈小。因此等高线能反映地表起伏的势态和地表形态的特征。   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高度。   等高线按其作用不同,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与助曲线四种。   (1)首曲线,又叫基本等高线,是按规定的等高距测绘的细实线,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   (2)计曲线,又叫加粗等高线,从规定的高程起算面起,每隔五个等高距将首曲线加粗为一条粗实线,以便在地图上判读和计算高程。   (3)间曲线,又叫半距等高线,是按二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的细长虚线,主要用以显示首曲线不能显示的某段微型地貌。   (4)助曲线,又叫辅助等高线,是按四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的细短虚线,用以显示间曲线仍不能显示的某段微型地貌。   间曲线和助曲线只用于显示局部地区的地貌,故除显示山顶和凹地各自闭合外,其他一般都不闭合。还有一种与等高线正交、指示斜坡方向的短线叫示坡线,与等高线相连的一端指向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方向。  

地理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难点是什么


  一是空间想象能力不够。  二是各地形图容易混淆。  三是难以理解地形图与实际地形地貌的关系。  

怎么判读地质地形图?判读的重点和顺序是什么?


  准确的说应该是地形地质图,就是带等高线的地质图。  地质图中内容很丰富,不同类型地质图侧重点也不一样,所以阅读重点也不同(视你的目的而定)。  总体上阅读地质图的顺序应是:看区域,看局部,再看区域,即总、分、总。  1、看区域。首先看图例,了解这个地区总体上的地层发育情况、接触关系情况、构造类型情况、岩浆活动情况,其次看图区,大致了解地形地貌和水系情况以及地层、不整合面、构造、岩浆岩的空间分布情况。这时在大脑里树立了这个地区总体地形、地质概况。  2、看局部。对图中每一条断层、岩体、岩层产状进行细致分析,研究其性质、类型、基本特征。  3、看区域。在对局部地质现象详细了解的基础上,总结区域地质特征。  如果你的意思只是说如何判断倾向、倾角,简单地说有两种办法:  1、V字形法则(内容我就不展开了),它是定性分析倾向倾角与地形地貌的关系,即地层倾向、倾角与山坡坡向、坡角的关系  2、三点法(内容不展开),它是定量计算倾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