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案一二课时
《藤野先生》教案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把握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文章典型事件体会作者的情感。
3.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深情回忆了两位恩师,一位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寿镜吾,大家还记得寿镜吾先生是怎样一位老师吗?
(明确:是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是一位拿着戒尺,看似严厉,实则慈祥的老先生。)
除了寿镜吾老先生,令鲁迅一生深情怀念的还有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是谁?鲁迅为什么会怀念一位日本老师呢?鲁迅对他到底有怎样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藤野先生》。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目标导学二:梳理事件,把握文章内容
1.请快速默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请同学们说说文章记录了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请做简要概括,并尝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3.说说本文是根据什么来组织文章结构的,并分析上述事件的内在联系。
目标导学三:研读重点事件,把握人物形象
1.跳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耳闻目睹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在此处是如何塑造藤野先生的形象的?
2.朗读第11-23段,说说这部分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个典型事件,并说说它们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
3.“我”与先生交往的四个典型事件中,哪个最令你深受感触?
4.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藤野先生,也体会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然而令人生疑的是:在如此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的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够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去治病救人,济世救国。可是鲁迅最终却做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其中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去解开这个谜底。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探究鲁迅弃医从文之原因,深度把握文章线索
1.在梳理事件时,我们发现每一个事件里,都有“我”的存在,请你认真分析各个事件,说说在各个事件中,“我”的状态是怎样的。
2.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文人的笔墨又如何能救人呢?作者若老实学医,也可济国救世,这不是显得更实在吗?结合下面材料,说说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思想转变的?
3.由上述分析可见,作者爱国思想感情的变化贯穿全文始末。那么是否可以认为作者的爱国情感是本文的线索呢?这是否与上一课时“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的看法相悖呢?请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目标导学二:品析语言,感受文本独特风格
鲁迅先生的文章自成一格。他的文章不仅能表现某种文体的一般性特征,也掺杂着他独特的个人魅力。本文表现了他怎样的写作风格呢?请同学们做简要分析。
【善用反语】
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语言表达精确,意蕴深刻】
品析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和作用。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善用白描手法】
请结合下面一段文字说说鲁迅先生是如何运用白描手法写文章的。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