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行文思路

《谈美》行文思路:

作者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入手,从三种不同人对于一棵古松的不同态度来谈。他举例说:同一棵古松,木材商看到的是它值多少钱,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生长结构,而画家则看到它的气质、风韵,也就是“美感”。这就是我们对待客观对象“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三种不同的态度。通过这些不同态度,作者指出“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由此得出:美是无功利性的,是无用之用。而人之所以是高级动物,在于追求“无用”上。古往今来,多少圣人粗茶淡饭还能够“不改其乐”,这就是他们用审美的态度看待人生了。

然而,是不是因为木材商和植物学家他们不具备审美细胞而没有看到美的吗?于是作者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来解释了这一现象。他指出当人们在欣赏事物时,普遍具有一种“围城”心态,当我们太关心利益和知识的时候,美就离我们远了。

“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距离太远和太近,我们都不能看清楚美的。所以我们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才能真正进入并沉浸在艺术的美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