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朋友恋恋不舍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百度汉语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最后一句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
相关内容
-
悠悠万里,遥遥无期下一句是什么
悠悠万里,遥遥无期下一句是什么,,悠悠万里,遥遥无期下一句是声声叹息,点点乡愁。遥遥无期是一个汉语的成语,它是形容时间还比较的久远,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不知道哪一天,表达实现的可能性比较的小。时间可能要挺久。所以做自己该做的事,倘若自己已经尽力了,剩下的一切随缘,凡事顺其自然。...
-
执著和执着的区别怎么读
执著和执着的区别怎么读,,执著和执着没有区别:执著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zhí zhuó。“执著”亦作“执着”,现在常用的书写是“执着”。原为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信念极强的渴望,无法释怀,为达目的不惜一切代价,不能超脱。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在词语“执着”中,“执”字取本义,是“拿住、把握”的意思;“着”字取引伸义,是“着重”的意思(注:“着”字和“著”字均没有本义,它们均是继承...
-
词义和构词方式来自外语
词义和构词方式来自外语,,有一类词,它们的词义和构词方式都来自外语,构词语素则是本民族语言的,这类词属于仿译词。仿译词:它的特点是构词所用的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分别与所源自的外语词有对应关系。如汉语词"黑板"的构词材料是"黑"(形容词性,表颜色)和"板"(名词性,表厚度小而面积大的较硬的事物),以"修饰+中心语"次序的定中关系组织起来,而它所源自的外语词是英语的blackboard,含有的构...
-
送行说一路顺风还是一路平安好
送行说一路顺风还是一路平安好,,都好。 一路平安,汉语成语,拼音是yīlù píngān,意思是指旅途中没出任何事故。也用作对出门人的祝福语。出自《古今小说》。“一路顺风”与“一路平安”的区别是:用法不同、出处不同 一、用法不同 1、一路顺风:用于送别朋友,希望在旅途中不要发生什么意外,能够顺利如期地到达目的地。 例句:我们这次出门旅行真是一路顺风,沿途一点儿也没有耽误。2、一路平安:运用的...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如何理解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如何理解,,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汉语成语, 出自《孟子》的《公孙丑章句上》。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孟子的推导仍...
-
不自由毋宁死拉丁语
不自由毋宁死拉丁语,,不自由,毋宁死,汉语词语,读音是bú zì yóu,wú nìng sǐ。意思是如果失去自由,那么不如去死。源于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1775年3月23日于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中的最后一句:“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赏析:这篇演讲开始时语调舒缓,但随着演讲的进行,调子越来越坚决,言辞越来越峻急,态度越来越激烈...
-
房和屋的区别古代汉语
房和屋的区别古代汉语,,“房”和“屋”的区别 在古代,房和屋是分开来用的,当然表达的意思也有所不同。房”跟“屋”意思差不多,住人或放东西的建筑物。但一间屋比一间房面积要大。 房,古代宫室中供人居住的房间,位于堂之后,室之两侧。在室之东者为东房,室之西者为西房,又叫右房。东房、西房都有门与堂相通,东房后部还有阶通往后庭。后来,住宅内凡是居室皆可称房,而这与上古的房专指东房、西房不同。屋,本义是幄,...
-
不自由,毋宁死的意思
不自由,毋宁死的意思,,不自由,毋宁死,汉语词语,读音是bú zì yóu,wú nìng sǐ。意思是如果失去自由,那么不如去死。源于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1775年3月23日于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中的最后一句。赏析:这篇演讲开始时语调舒缓,但随着演讲的进行,调子越来越坚决,言辞越来越峻急,态度越来越激烈。从修辞角度看,这与大量使用排比、反问、感叹、长短句交错等表达手法有...
-
不自由,毋宁死前一句
不自由,毋宁死前一句,,我不知道别人将选择怎样的道路,但对我来说,不自由,毋宁死!不自由,毋宁死,汉语词语,读音是bú zì yóu,wú nìng sǐ。意思是如果失去自由,那么不如去死。源于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1775年3月23日于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中的最后一句:“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原文节选:先生们,他们说我们势单力...
-
不自由,毋宁死!
不自由,毋宁死!,,不自由,毋宁死,汉语词语,读音是bú zì yóu,wú nìng sǐ。意思是如果失去自由,那么不如去死。源于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一七七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于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中的最后一句: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1736~1799),苏格兰裔美国人。他生于弗吉尼亚,...
-
不自由毋宁死现代解释
不自由毋宁死现代解释,,不自由,毋宁死,汉语词语,读音是bú zì yóu,wú nìng sǐ。意思是如果失去自由,那么不如去死。源于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一七七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于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中的最后一句: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1736~1799),苏格兰裔美国人。他生于弗吉尼...
-
不自由毋宁死
不自由毋宁死,,不自由,毋宁死,汉语词语,读音是bú zì yóu,wú nìng sǐ。意思是如果失去自由,那么不如去死。源于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一七七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于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中的最后一句: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历史背景:18世纪中叶,北美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这种情况,英国政府软硬兼施,采用各种手段,力图...
-
不自由毋宁死中英对照
不自由毋宁死中英对照,,不自由,毋宁死,汉语词语,读音是bú zì yóu,wú nìng sǐ。意思是如果失去自由,那么不如去死。源于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1775年3月23日于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中的最后一句:“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原文节选:先生们,不用再徒劳地试图缓和事态。各位可以高喊和平——但和平并不存在。事实上战争已...
-
不自由毋宁死拼音
不自由毋宁死拼音,,不自由,毋宁死,汉语词语,读音是bú zì yóu,wú nìng sǐ。意思是如果失去自由,那么不如去死。源于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一七七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于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中的最后一句: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1736~1799),苏格兰裔美国人。他生于弗吉尼亚,...
-
不自由毋宁死文体
不自由毋宁死文体,,文体是演讲词,不自由,毋宁死,汉语词语,读音是bú zì yóu,wú nìng sǐ。意思是如果失去自由,那么不如去死。源于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一七七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于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中的最后一句: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赏析:这篇演讲开始时语调舒缓,但随着演讲的进行,调子越来越坚决,言辞越来越峻急,态度...
-
汉语方位名词
汉语方位名词,,汉语方位名词有“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里、外、中、内、旁”。合成的方位词由单纯词以下列方式构成:1、前边加“以”或“之”。如,以上、之下。2、后边加“边”、“面”、“头”。如:前边、左面,里头。3、对举。如,上下、前后、里外。4、其他。如,底下、头里、当中。扩展资料:方位词的主要用法和作用:1、单纯方位词单用能力很差,一般要与别的“词”或“短语”组合起来使用。2、...
-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读音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读音,,《唐雎不辱使命》全文现代汉语拼音注音:qín wáng shǐ rén wèi ān líng jun yuē :“guǎ rén yù yǐ wǔ bǎi lǐ zhī dì yì ān líng ,ān líng jun qí xǔ guǎ rén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ān líng jun yuē :“dà wáng...
-
推敲还有什么故事
推敲还有什么故事,,推敲的故事包括:贾岛的推敲和王安石的推敲。1、贾岛的推敲:唐朝诗人贾岛,骑驴外出,在路上一面走,一面作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反复地吟诵这两句诗,还用手做着推敲的姿势,是“推门”好,还是“敲门”好,一时定不下来,此时,韩愈经过那里,但是贾岛仍然在低着头吟诗,不觉一头撞到了韩愈的仪仗队里,公差将把贾岛从驴背上拽下,推到韩愈面前,贾岛只好把作诗的事讲出,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