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讲述了什么
![在柏林讲述了什么](https://www.zdzd.net/z/no/266.jpg)
《在柏林》是美国作家奥莱尔写的一部微型小说。反映了战争对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愿望。
在柏林主要写了:火车车厢里一对老夫妇在失去三个为国殉难的儿子之后,头发灰白的老父亲仍然要上前线,而神志不清的老母亲只能去疯人院的故事。作者是奥莱尔,反映了战争对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愿望。并且以二战为背景,以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的小插曲为故事材料,却以极小的篇幅来深刻地反映战争这个人类永恒而又沉重的话题,平静不动声色的叙述后面包含了一股强大的悲愤,但始终没有爆发出来,反而更有感染力。
相关内容
-
在柏林描写了什么
在柏林描写了什么,,1、主要内容:文章的开头就说到“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列火车中竟然找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为后来提到的战争的残酷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故事在体弱多病的老妇人的重复的“一,二,三,”中开始,很容易判断出这个老夫人是个精神上有点问题的人。2、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肉体痛苦和对人民心灵的沉重打击。其震撼力和冲击力足以使任何残酷的战争电影逊色,文字的灵魂已...
-
再别康桥56节
再别康桥56节,,第五节里,作者用“一船星辉”来比喻那时的生活,带有象征的意味。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第六节里作者用暗喻的手法,用“萧”来比喻“悄悄”,箫声是低沉的、哀怨的,表达了对康桥的情感,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节诗可用几句话...
-
再别康桥作者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今嘉兴市海宁市硖石街道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景星学社社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
-
湖心亭看雪的思想感情
湖心亭看雪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作者以的空灵之笔来写描绘湖中雪景“雾淞沉场,天与云、与...
-
昆明的雨阅读方法策略
昆明的雨阅读方法策略,,【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昆明雨季中茵子、杨梅、缅桂花的描写,向我们全方位展示了昆明的雨,使内容更丰富,更完整。结尾处的诗词画龙点睛,传神地展现了作者与朋友悠然自得的情景。“我想念昆明的雨”这句话首尾呼应,且短小而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与喜爱之情。【作者】汪曾祺(1920年03月05日——1997年05月16日),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
-
槐乡五月作者调用了
槐乡五月作者调用了,,《槐乡五月》是苏教版语文国标本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课文开篇描写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接着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地享受槐花饭的香甜。...
-
牛和鹅6到14自然段
牛和鹅6到14自然段,,主要写了作者因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而常欺负牛,但是却怕鹅。在遭到鹅袭击是胆怯,害怕,不敢还击,在金奎叔制服鹅后,作者变得不再怕鹅。这篇文章告诉同学们一个道理: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的思想左右;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全文共有14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述“我”对身躯庞大的牛一点...
-
念奴娇赤壁怀古虚实结合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虚实结合赏析,,这首词中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用“大江东去”四字来雄视千古,自古以来,无人超越.它极简洁、质朴却有气象宏大,声势极豪壮,并且富含哲理,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
-
像山那样思考全文显示了作者对什么的意识
像山那样思考全文显示了作者对什么的意识,,像山那样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深刻剖析。《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篇随笔类的文章,作者是通过叙事来说明道理、阐述观点的,寓理于事。 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应当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所要阐明的观点。 狼在一个州一个州中被消灭,一座座无狼出没的山变得荒芜,毫无生机;鹿儿因找不到食物而饿死;草原植被被破坏而不能复原;人类有了沙尘暴,没有了未来。人类的征服行为破坏...
-
鸟的天堂分别描写了什么和什么的情景
鸟的天堂分别描写了什么和什么的情景,,《鸟的天堂》是现代作家巴金于1933年创作的散文。此文讲的是作者与朋友们在“鸟的天堂”,看了数不清的鸟,心里恋恋不舍,在此文中,作者以清新流畅之笔,发掘和描绘了自然胜景之美,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情思,创造出一种清丽悠远的意境。同时,作者不是孤立地描绘这“鸟的天堂”,而是把它放在南国初夏水乡的夕照、青山、塔影、波光、田畴、朝暾的联系、烘托下加以凸显的。全文虽用语简朴...
-
祖父的园子13自然段
祖父的园子13自然段,,《祖父的园子》13自然段运用了夸张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太阳光之强,富有童趣,表现了作者对世间丑恶的、黑暗事物的憎恨,对光明的、充满生机的美好世界的赞美与追求。《祖父的园子》本文通过描写祖父的园子里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子里干活、游戏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文章用独特的语言描绘了一...
-
紫藤萝瀑布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紫藤萝瀑布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紫藤萝瀑布》的写作手法:全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展现了紫藤萝的繁盛景象;作者借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她对人生的看法与感悟,紫藤萝顽强不息的生命力给予了作者对生命的信心;作者通过对紫藤萝的高度礼赞,抒发了她对生命本质的慨叹。《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文章,选自《福建文学》1982年第7期。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心头。文章写于19...
-
让梦想扬帆起航作文1000字
让梦想扬帆起航作文1000字,,纯真的梦想,是迈向成功的基础,有梦才有希望,相信梦之彼岸,灯火辉煌。——题记相信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祖国繁荣昌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这个愿望延续了好几代人,每个人几乎都在为了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而奋斗。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华夏大地的自由与安宁,他们牺牲自己的目的就是想让后代拥有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碧水蓝天。所以,我们更应该...
-
最后一课背景
最后一课背景,,都德经历了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战争,当时还被征召入伍。普法战争是欧洲近代史上一次战争。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国第二帝国皇帝路易·波拿巴(又称拿破仑三世)为了阻止普鲁士王国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并为着维持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向普鲁士宣战。但战争开始后,法军累战累败,1870年9月在法国东部的色当决战,法军更是惨败,路易·波拿巴本人也当了普鲁士人的俘虏。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也...
-
囚绿记出自
囚绿记出自,,选自《囚绿记》。《囚绿记》是现代作家陆蠡于1938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全文结构新奇精巧,详略得当,虚实相生,富有变化,平中见奇,语言.含蓄蕴藉,深沉厚重。此文讲述了作者与常...
-
在柏林属于什么体裁
在柏林属于什么体裁,,《在柏林》是美国作家奥莱尔写的一部微型小说,反映了战争对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愿望。文章的开头就说到“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列火车中竟然找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为后来提到的战争的残酷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故事在体弱多病的老妇人的重复的“一,二,三,”中开始,很容易判断出这个老妇人是个精神上有点问题的人,在两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的...
-
在柏林以小见大指什么
在柏林以小见大指什么,,《在柏林》一文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通过不足400字的篇幅表达了一个宏大的战争主题,启发读者无尽的想象,揭露了战争的残酷,产生比直接写的"大"还要"大"的效果。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通过一个家庭在战争中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堪称名篇中的精品,很值得大家欣赏与体会。它以一战为背景,以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的小插曲为故事材料,却以极小的篇...
-
一个人的遭遇观后感300字
一个人的遭遇观后感300字,,索科洛夫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本应该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在战争的开端先后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父母,妻女,儿子,最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遇到了一个跟自己相同命运的凡尼亚。从此凡尼亚就成了他索科洛夫的最大精神精神支柱,后面夜夜湿枕头,一方面身体逐渐涣散怕不能继续陪伴凡尼亚,一方面想过去的妻儿家人。告诉我们,要呼吁和平,珍爱和平,远离战争。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没有战争,一直在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