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情境
![别了不列颠尼亚情境](https://www.zdzd.net/z/no/66.jpg)
《别了,“不列颠尼亚”》本文就是由四个主要场景构成:
第一个场景: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第二个场景:晚上6点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
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第四个场景:1997年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几次升旗与降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
相关内容
-
追寻长征精神,扬帆理想之路
追寻长征精神,扬帆理想之路,,每当五星红旗在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中伴随朝阳一同升起时,总会令我激动不已。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想起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想起长征中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眼前总浮现出一幅幅催人泪下、刻骨铭心的画面。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征中那勇敢顽强、无私献身、动人心弦、扣人心魄的史诗般的辉煌精神似乎在不知不觉的离我们远去。曾经听说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她的爸爸:“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
-
别了不列颠尼亚20分钟创新课
别了不列颠尼亚20分钟创新课,,【学习目标】1.复习新闻知识。2.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3.学会分清新闻事实与背景,理解两者结合交错使用的妙处。【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交流【教具使用】1.香港回归视频资料.2.课件【教学重点】1、学会分清新闻事实与背景,理解两者结合交错使用的妙处。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教学过程】导语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
-
别了不列颠尼亚10分钟试讲
别了不列颠尼亚10分钟试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特写的特点。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力目标:1、培养速读能力。2、写一篇香港回归的感受。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1、欣赏文学作品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2、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审美情趣。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教...
-
别了不列颠尼亚内容梳理
别了不列颠尼亚内容梳理,,一、文学常识1、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周婷、杨兴是著名记者。本文选自《通讯名作100篇1949—1999》。2、特写及其特点:特写也叫新闻速写、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它侧重于“再现”,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某些重要精*的场面。二、字...
-
别了不列颠尼亚题目的妙处
别了不列颠尼亚题目的妙处,,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别了,不列颠尼亚》概括:这篇通讯的导语部分有三个重点:一个是点题,点明了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
-
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妙处
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妙处,,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这篇通讯的导语部分有三个重点:一个是点题,点明了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
-
别了不列颠尼亚情感句子
别了不列颠尼亚情感句子,,《别了,不列颠尼亚》情感句子:“150多年”、“近一个半世纪”、“156年前”、“156年5个月零4天”等。该报道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是深刻细腻的,在真实客观的事件描述中,不露痕迹地运用“反复”的表现技巧,使字里行间回荡着百年巨变的沧桑感叹,洋溢着对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无限欣慰和自豪之情。首先是在香港游离祖国的时间上反复重复:“150多年”、“近一个半世纪”、“156年前...
-
热爱祖国读后感400字
热爱祖国读后感400字,,1、当我们看到神舟七号经过太空旅行后重新亲吻祖国大地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国歌响彻华夏大地的时候;当我们看到社会的迅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的时候,有谁会不为之感动和兴奋呢?2、我爱你,我伟大的祖国啊!不仅仅是因为你拥有富饶的土地,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是你拥有一心为民的领导和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民。3、无情的冰雪封锁住了游子的归乡之路,封锁不...
-
别了不列颠尼亚表达的感情
别了不列颠尼亚表达的感情,,《别了,不列颠尼亚》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英国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地统治结束后的无比欣喜之情。《别了,不列颠尼亚》分层概括:第一部分(1):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降落,接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相当于导语部分。第二部分(2-11):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以及有关背景资料。这也是文章的主体。《别了,不列颠尼亚》内容:本文开门见山的点题,然后记...
-
新闻两篇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
新闻两篇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一、导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开创“一国两制”的新局面。世界瞩目,举国欢腾。假设你是新华社一名记者, 你打算选择什么角度来写这篇报道? (如中国人民的欣喜自豪、 中国领导人此日行程、香港回归的进程回顾、香港市民的态度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的《别了,“不列颠尼亚”》这则新闻站在英方撤离的角度,写作角度与众不同。作为中央电视台外派的记者,请你在现场为观众播报这则新闻...
-
别了不列颠尼亚细节描写鉴赏
别了不列颠尼亚细节描写鉴赏,,《别了,“不列颠尼亚”》描写的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天,以英方活动为主的情景:英国末任港督的告别仪式“在蒙蒙细雨”中进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掩映在绿树...
-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别了,不列颠尼亚》是周树春等记录香港回归瞬间的短新闻。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1997年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最别致的一篇,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
-
别了不列颠尼亚最后一段赏析
别了不列颠尼亚最后一段赏析,,1、英国成为海上霸主而使香港从中国分裂出去。而从海上去则象征着步入新世纪的中国已经准备腾飞,世界将会把目光聚集在东方,英帝国只能默默地哪里来又回哪里去。2、所以香港这百年的历史更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成长史,弱了敌人则来,强了敌人则去,香港回归更是暗含帝国主义的灭亡,以英国为首的老牌强国的落寞,更是未来世界格局的一次重新洗牌。3、简介《别了,不列颠尼亚》是周树春等记录香港回...
-
别了不列颠尼亚仿写
别了不列颠尼亚仿写,,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不列颠尼亚”号离去了,英国殖民地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了,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最终洗刷了.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了百年沧桑,百年抗争.中国人从来没有丧失信心,正因为有无数人民的抗争,近代中国随历次危如累卵,最终都能力挽狂澜,柳暗花明.进入二十一世纪,...
-
别了不列颠尼亚新闻特点
别了不列颠尼亚新闻特点,,(1)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第一层在写港督府告别仪式中的第三段,加进对港督府历史的追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第二层写广场告别仪式时,第六段加入"156年前一个英国舰长占领港岛,升起英国米字旗","今天一个英国...
-
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哪里
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哪里,,1、《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1949-1999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对外新闻 选》。2、《别了,不列颠尼亚》原文如下: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
-
别了不列颠尼亚感想800字
别了不列颠尼亚感想800字,,作者重点剪辑了五个现场片段来回放,给人以真切而深刻的印象。又如“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最后一次(降下)”这些包含序数词的数量短语的反复强调,宣告了香港殖民统治时代的终结。还有如“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这个时间状语中的序数词,则凸显了香港回归这一人们期盼已久的时刻的降临,所带给人们的无比欣慰和兴奋。其次是基数词用得精确。或使用确数,...
-
别了不列颠尼亚情感分析
别了不列颠尼亚情感分析,,"蒙蒙细雨中"、"雨越下越大"是天气状况的实写,但两处用笔,写出过程,对仪式的气氛起了烘托的作用;"面色凝重",是对港督彭定康表情的实写,但在这里做交代,对"告别"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至于"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的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则将"新"与"旧"、"撤离"与"交接"、"终结"与"新生"这一主题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