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 唐 · 李商隐

《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一为七绝,一为七律。这两首诗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隐含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表现了作者的过人胆识。两首诗互相联系,诗中运用映衬手法,对比强烈,语言精练警策,余味悠长。

创作背景

此诗咏叹马嵬事变。马嵬事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势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他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情绪,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写下这组诗以达讽喻之意。

词句注释

⑴马嵬(wéi):即马嵬坡,杨贵妃缢死的地方,在今陕西兴平西。《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⑵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⑶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⑷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唐玄宗《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⑸玉辇(niǎn):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⑹“海外”句: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⑺未卜:一作“未决”。

⑻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传:一作“鸣”。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⑼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⑽此日:马嵬坡事变的这一天。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⑾牵牛:牵牛星,即牛郎星。此指牛郎织女故事。

⑿四纪:四十八年。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唐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⒀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